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是一部综合反映先秦时期吴国和越国历史的史书,记录了吴、越两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重点记载了两国此消彼长、惊心动魄的争霸过程。
一般认为,《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学者赵晔。他是一个其志高尚、专心向学之人。
今天我们看到的《吴越春秋》是十卷,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叙述吴国史事,包括卷一《吴太伯传》、卷二《吴王寿梦传》、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卷四《阖闾内传》、卷五《夫差内传》;后半部分叙述越国史事,包括卷六《越王无余外传》、卷七《勾践入臣外传》、卷八《勾践归国外传》、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卷十《勾践伐吴外传》。总体而言,关于吴国,记载了从太伯立国到夫差亡国的过程,其中记述的重点是从阖闾刺王僚而即位到夫差败亡后的历史。对于越国,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勾践称霸后传八世失国的过程,其中记述的重点是勾践胜吴称霸之事。
这部书大量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但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加入了不少轶闻传说,其中恐怕还有作者的想象之词;同时,此书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注意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从记载史事这一点来说,它是一部史书;但从记载的内容和格调来说,它又不同于史家严谨的记述。这部书读起来较为轻松,情节又生动有趣,吴越两国的历史故事,也就广泛流传开来了。
在编纂体例上,本书也很有特色,应该说是赵晔吸取了司马迁《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各类之长,并融会贯通而成的。全书大体采用《史记》世家的形式,标以传目,但在撰述中则有所变化、不拘一格。书中的每“传”基本上是编年记事,大致按历史顺序叙述史实,脉络清晰,吴越盛衰之迹如在目前。在每传中,作者又常使用专记人物事迹的专传方式,使得传中有传,史实容量大大提升。在《王僚使公子光传》王僚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吴”之下,记述了从伍子胥之父得罪到伍子胥逃亡,直至荐专诸准备刺杀王僚的详细过程,这实际上就是伍子胥辅佐阖闾成就霸业前的专传。
详记对话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书中记言之处俯拾皆是,长篇大论如阖闾与伍子胥关于强国之术的讨论、子贡游列国的说辞、勾践入吴前君臣励志与安排国事的对话、勾践与八大夫谋胜吴之策,等等。对话精彩且说理透彻,可以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总体而言,赵晔在《吴越春秋》中综合了多种记述方式,使本书既有清楚的时间线索,又有完整的事件交待;既有丰满的人物形像,又有睿智的谋略对话。做到了史实丰赡而编排得体,不但具有可读性,而且增强以古鉴今的意义。
那么,《吴越春秋》这部书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呢?
《吴越春秋》的价值,首先表现在史学方面。它是专门叙述吴、越地区历史的著作,如果我们要集中了解与吴、越相关的历史事实,这部书应该是首选。此外,书中记述吴、越的历史比《史记》等书要详尽得多,就这为人们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历史资料。再有,书中记述的一些史实与它书互有异同,可以起到参证的作用。
其次,就是对历史的反思。历史总能留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思考,赵晔站在历史关怀的高度对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这一段历史进行了思考,并反映在《吴越春秋》中。这本书有着丰富的历史智慧,便于人们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是一本珍贵的历史教科书。针对大国争霸的客观形势,书中关注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之道和克敌制胜之法。要富国制敌就要学会治国,赵晔认为百姓是社稷的根本,要巩固江山就要实行“仁政”,要行仁义,爱士民,修己正身,选贤举能,这些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有学者说此书“可以劝戒万世”,应该是中肯之论。
最后,作者对恩怨分明、最后为国捐躯的伍子胥,急人之难、重义轻命、不贪财物的渔父,乐于助人、舍身全节的击绵女,为尊严而死的吴王小女媵玉,身怀绝技的越处女,有百步穿杨之技的陈音等人都是怀有崇敬之情的,这些人或品质高尚,或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后人的榜样,也体现了赵晔重道义的人生追求。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