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酉阳杂俎

微信扫一扫 ×

  本期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书是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这是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说集,所收的内容都是奇、异、幻、怪之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然而,它又不止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生物学、医药学、宗教学等诸多领域,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在讲解这本书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段成式。段成式是晚唐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诗因讲究辞藻声律而与温庭筠和李商隐齐名,号称“三才子”。 然而,让段成式在后世享有盛誉的则是他的这部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 

  书名取“酉阳杂俎”四个字,听起来怪怪的,我们不禁要问,它有什么含义呢?《四库全书总目》解释说:“其曰‘酉阳杂俎’者,盖取梁元帝赋‘访酉阳之逸典’语。二酉,藏书之义也。”这里所说的“二酉,藏书之义”是什么意思?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又有史籍记载:“穆天子藏异书于大酉山、小酉山之中。”由此可知,“二酉”是指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湘西地区。梁元帝所谓的“酉阳逸典”,即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而古人多视小说为此类,这就是书名“酉阳”二字的含义。 

  “俎”本是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放肉的礼器,这里则代指不同于正味的奇味。“杂俎”者,天地之间的众多奇味,陈列在眼前,以此比喻本书所记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酉阳杂俎》全书分为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各卷篇目多少不一,内容极为驳杂,有“百科全书”之称。 

  需要指出的是,在驳杂的面目之下,《酉阳杂俎》有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志怪”,不怪不奇者,是不能入段氏之法眼的。因此书中所记均是鲜闻的逸事,比如玄宗对局将输,杨贵妃放了一只西域古国康国的小狗来扰乱棋局,结果玄宗大悦。这件事为正史所不载,但却非常有意思。 

  《酉阳杂俎》虽为一部志怪小说集,但它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 

  首先,此书对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的和谐关系有一种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段氏看来,自然界中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自身的价值。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该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保持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唐人较为自信的社会心理之下,《酉阳杂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关系往往以一种诗性的方式显现出来,这恰恰是作者生态观念和生态意识的一种流露。书中体现了段氏“观照自然,欣赏自然,化为自然”的生态观。

  其次,书中记载了大量的节日风俗,是我们研究古代节日文化的重要资料。 

  比如,书中记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唐朝时,每年的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主要活动为祓禊。祓禊,犹祓除,指除灾去邪之祭。灾,即灾害、祸患;邪,指致病的因素。祓除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水祓,即斋戒沐浴。还有以器具祓,即通过佩戴草木制成的配饰来去除灾邪。书中提到的“细柳圈”,就属于这一类。细柳圈是用柳条编成的圆圈。虿,即毒虫;虿毒指因毒虫引发的疾病。柳树在古人的观念中有驱邪的功用,因此要在三月三这一天佩戴细柳圈以祓除疫病。人们互赠编好的柳圈,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第三,在语言学者眼中,《酉阳杂俎》也是一座宝库。据学者统计,《汉语大词典》直接征引《酉阳杂俎》共一千多次,其中以《酉阳杂俎》中的词句作最早例证的词头就有近七百个。 

  最后,书中涉及的医药、科技、天文等知识,在科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比如,在唐代,随着中原与印度、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药物也被引入中原。《酉阳杂俎》中记录了大量来自异域的药用珍奇动植物,比如阿魏,它首见于《新修本草》,但经过对比,《酉阳杂俎》中对“阿魏”的记载更为详细,记录了产地、外国名称、植物外形、合成方法等,可以补充本草书籍的不足。 

  总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著作,《酉阳杂俎》值得我们深入地阅读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7日 01:58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