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黄邓鹏:用心用情铺实脱贫致富路

广东省英德市大洞镇党委 罗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快看!好可爱的小猪佩奇啊!”4月27日下午,广东省英德市大洞镇大田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热闹不已,55头嗷嗷叫的仔猪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

  大田村“第一书记”黄邓鹏一边为贫困户发放猪苗,一边对孩子们说道:“等小猪养大卖了钱,阿公就能给你们买小猪佩奇玩具了!”孩子们高兴得拍起了手掌。

  今年42岁的黄邓鹏是广州港集团黄沙市场公司的一名科级干部。自担任广州港集团驻省定贫困村大田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全心全意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踏遍大田村所有山间和村落,深入大田村所有村屋和农舍,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聚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在大洞镇党委政府及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大田村68户221名贫困户顺利摘掉了“穷帽子”。2019年11月,大田村顺利“出列”省定贫困村队伍。

产业扶贫

把穷脉、找穷根,开好脱贫“药方”

  从繁华的一线城市“转战”边远山区,从环境舒适的办公室“转战”田间地头,从一家其乐融融到独居村委守候蛙鸣鸟叫,黄邓鹏明白精准扶贫工作责任重大。到大田村不久,黄邓鹏就和队友们对全村68户贫困户进行“体检”,对全村基础设施和农业林地进行“摸底”。

  “大田村地少山多,而且土地零碎、分散,村中资源匮乏,交通和资讯不发达,2015年全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3289元,贫困户‘穷根’埋得深。但大田村水源丰富、水质清澈无污染,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充分发挥大田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广州港集团水产板块的交易平台集散优势,扶贫工作队经聘请专家实地勘察和多方走访村民后,为大田村开出了一剂独特的脱贫“良方”:发展集装箱水产养殖项目。

  但当时整个清远地区还没有集装箱水产养殖先例,这个项目刚提出就遭到贫困户的强烈反对。“你把属于我那份帮扶资金划到我帐上就行了。你不熟悉农村情况,养鱼万一亏了岂不是要把这点钱都赔进去?”“不用说了,我的土地,谁也不能动!”

  面对贫困户的不理解,黄邓鹏和队友们不气馁,不放弃,他们一遍又一遍讲解集装箱养殖项目的优势。“与传统水产养殖方法相比,集装箱养殖能够摆脱自然水域环境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建设周期短,养殖成本低,养殖过程受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既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高效产出精品。”

  “每个20尺的集装箱养殖密度可达3亩传统鱼塘的密度,初步估计每年能给参与养殖项目的乡亲带来每户800元的分红。而且产业扶贫产生的收益是持续性的,可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多了!”

  此外,黄邓鹏还多次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会商讨脱贫之策,通过党员大会、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带领在家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号召党员同志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鼓励所在村组的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支持产业扶贫项目。

  通过不懈努力,2017年11月,集装箱水产养殖项目落成投产。项目惠及大田村、黄塘村、麻蕉村三个省定贫困村的122户480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养殖品种涵盖山泉水鲩鱼、精品黄骨鱼和加州鲈鱼等。

  根据市场需求,黄邓鹏和队友们还提出养殖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瘦身鱼”——鲩鱼,通过2个月的特殊养殖,“减肥瘦身”后的鲩鱼每斤收购价可提高12元。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集装箱水产养殖规模已增至9个20尺柜,累计完成产量约12吨,产值约55万元,集装箱水产养殖成为了扶贫村一个持续造血项目。

消费扶贫

铺扶贫路、搭顺风车,走出脱贫新路子

  黄邓鹏和队友们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还着重收集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通过及时把收集到的问题反映到上级单位和帮扶单位,帮助村民们解决难题。

  过去,大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中道路、桥梁都是黄泥土路,村民出行主要靠步行和驾驶机动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农产品运输和销售也很困难。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广州港集团的帮扶下,大田村实施了道路硬底化、桥梁加固、农田水利建设、文化舞台修建、娱乐健身设施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等十余个民生工程,建成了15公里长的水泥路,安装了40盏村道路灯,村里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下过山、出过村了,买肉和生活必需品多数托村里的年轻人或村干部捎上来。现在,路铺好了,孩子上学、我们到镇里赶集也方便了!”说起扶贫工作给村中带来的变化,贫困户陈金房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事实上,大田村硬件设施的提升不仅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农产品销售创收的希望。

  村道硬底化通车后,土路摇身一变成为贫困户的致富路:一头连着广阔的市场,一头连着深山的村民,“山货”进城销售变得更加便利。2019年,扶贫工作队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香芋南瓜2万斤、百香果5万斤、清远麻鸡2100只、蜂蜜约6000斤,为贫困户带来了约80万元的收益。

  消费扶贫是脱贫增收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黄邓鹏和队友们总结出“两种两养”的扶贫新模式。其中“两种”是指种植百香果、香芋南瓜,“两养”是指养蜜蜂、养麻鸡。但长期以来,贫困户产出的农产品主要靠内部协助销售,农产品销售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酒香也怕巷子深。大田村地处偏远山区,如果不拓宽销售渠道,农产品一旦滞销,将极大地挫伤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黄邓鹏一直在思索工作队撤离后贫困户如何与市场接轨,维持农产品畅销,防止“返贫”的问题。

  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今年年初,办公地点设在麻蕉村综合服务中心的电商销售平台“寻乡记”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大洞镇三个省定贫困村将实现消费扶贫新动能,搭上电子商务平台的“顺风车”将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

精准扶贫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变身脱贫贴心人

  从战“贫”到战“疫”,黄邓鹏成了村民们最贴心的扶贫书记。“天天进村入户,狗见了也不叫。”大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荣朴实地打趣道。

  李观路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共有6人,过去主要靠国家兜底政策维持生计。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他的居住环境和家庭收入都有了很大改善。“家里过去住的是泥砖房,外面裸露着黄土、碰到下雨天屋里地上摆满了接雨的瓢盆。自己年纪大了,能力有限,原本也没有计划修房。去年起,黄书记和村干部三天两头就往家里跑,动员我改造房子,到最后自己心里都觉得过意不去,幸好遇上这样好的政策和干部!”65岁的李观路坐在宽敞亮堂的新房里,手里处理着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南瓜。谈起黄邓鹏,满是赞许。

  肖社荣是大田村一名典型的低保贫困户,常年只靠种植少量的农作物勉强维持生计。在黄邓鹏和队友们的帮助下,肖社荣成为了一名养殖技术能手,年收入从2016年的27957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84791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要用眼、用心、更要用情。”黄邓鹏把家访中了解到的贫困户信息都登记在工作日志里。为解决45户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隐患问题,他经常走家入户宣讲政策,动员贫困户修缮住房、改造危房;同时,在省、市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向帮扶单位争取资金支持,为贫困户购置家具、家电等改善生活质量。截至2020年3月,全村45户需要改造的危房已全部通过验收。为解决贫困户子女教育问题,他联系帮扶单位投入教育帮扶资金4万元;为鼓励贫困户加强脱贫信心,他走访慰问贫困户,共计发放慰问金7万元;为防止贫困户因病返贫,他争取帮扶单位支持,为贫困户购买报销比例高达90%的医疗保险……确保贫困户从“两不愁”到“三保障”都能得到兜底。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8日 14:2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