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李玉兰:桥头村盛开的“玉兰花”

青海省委组织部 青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年10月,李玉兰任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第一书记。驻村后李玉兰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一头扎进桥头村,从解决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手,进村入户摸实情,宣讲政策激活力,争抓项目促发展,全力以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如今,桥头村水通了,路净了,灯亮了,房新了,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由于工作出色,2017年李玉兰同志被青海省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8月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身先士卒,扎根农村立志拔穷根

  李玉兰生在农村,从小对农村就有一种不能割舍的情怀,考上大学后学农业,毕业后在县畜牧局干农业,听说县里要选派第一书记支援农村建设,她毫不犹豫地写了申请。

  单位领导说你年龄大了,恐怕组织上不会批准。周围有人说,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千头万绪、扶贫任务那么重,是不是发烧了,自己写申请去农村。身边朋友说,听说到隆治乡连条好路都没有,一路公交一路颠,还不把你摇散架了,真要去向组织申请去就近乡镇。儿媳也有意见,您去农村当书记,咱家宝宝谁照看……

  面对朋友家人的规劝,李玉兰内心感到困惑,但想起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又出生在农村、有机会再回农村,毅然将申请书递交给了组织部门。

  初到隆治乡桥头村,正逢召开党员大会,村党支部书记李进忠简单向党员们介绍了李玉兰的基本情况,从稀稀拉拉的掌声中,李玉兰感觉到大家对她的不满和质疑。

  开弓没有回头箭。会议结束,党员们三三两两散去。李玉兰来到村务公开栏,从2015年度桥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示表中了解了一些零碎的情况,并在公示栏空白处留下了自己电话号码。

  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先后接到多名群众反映贫困户评定不公的问题。带着群众反映的问题,李玉兰开始了她的第一项工作——重新评定贫困户。她开启了经常使用的“白+黑”工作模式,早出晚归,白天逐户走访,晚上座谈交流,二十多天的时间里,走访农户424户,召开座谈会26次,为广大群众答惑解疑。同时,严格实行“三议一表决”制度,重新评定了贫困户,最终确定贫困户24户74人。

不忘初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面对全村24户74人贫困户,李书记不急于求成,而是走进贫困户家中,聊家常、摸实底、解疑惑、定措施。

  在走访中,李玉兰了解到,桥头村的软梨非常出名,十里八乡的群众都非常喜欢,但没有冷藏库一直是制约桥头村发展软梨产业的瓶颈。

  为此,李玉兰将修建冷藏库提上议事日程,多方奔走,向县、乡领导汇报情况,并借助自己在农牧局工作的优势,向市、县局领导汇报修建冷藏库的想法。一次次汇报终于换来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关心,投资480万元,占地4亩的冷藏库破土动工了。

  “以前,我们对李书记有看法,总认为一个女的,干不了大事。可是你看,这个冷藏库建成后,我们的软梨价格会提高一倍多!”桥头村村民赵龙指着正在修建的冷藏库,满脸笑意地说。2017年4月,河畔两岸,400多亩连片软梨树相继开花,一朵朵雪白的梨花发出玉兰花般的阵阵清香……

  让一个贫困村稳定脱贫,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李玉兰把争项目、抓产业、促发展作为精准脱贫的重头戏,充分利用各种办法,跑项目促发展。

  在这里,有这样一组数据,见证了桥头村的发展变化。协调县交通局,投资507万元硬化村道13公里,解决了全村424户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190多万元,建成文化广场3个,使群众文化活动有了场地;引进外资450万元,建成了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引进社会资金2400万元,建成了软梨酒厂……粗略计算,累计落实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引导村民回村投资2850余万元。这个数字放在桥头村,实属不易。

  同时,李玉兰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了《桥头村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以乡村旅游为重点,规划利用五年时间,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1个千亩葵花观景园,1个千亩休闲采摘园,1个百亩梨花观赏园和乡土风情园等,把桥头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帮困解难,彰显共产党员为民情怀

  李玉兰不仅关心着群众的增收致富,还时刻关注着每一户群众的生活冷暖。她四处奔走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用一幅热心肠带给桥头村群众无限温暖。

  2016年6月的一天早上,大雨倾盆,雨点砸在窗户上啪啪作响。李玉兰在翻看贫困户资料时,突然站起,坏了!下这么大的雨,贫困户刘生荣家的房子会不会出问题?没有片刻犹豫,她摔门而出,叫上支部书记,直奔刘生荣家中,到后发现围墙倒塌,两间主屋部分已塌陷。

  他们赶紧将刘生荣的残疾儿子搀扶出屋,抢搬物品,转移家具,并安排他们先搬到村委会暂时住下来。随后几天,李玉兰向乡党委反映了刘生荣的家庭情况,并与党委书记上门慰问。

  刘生荣长期与残疾儿子两人生活,对生活缺少信心,对新建房屋意愿不强烈。针对这一情况,李玉兰主动讲解扶贫政策,联系当地诚信施工队对刘生荣家的住房、围墙和大门进行修建。

  由于刘生荣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无力承担修建资金,李玉兰主动与沙场、水泥代售点、砖厂联系,将建房所需的资金全部由个人担保,帮助他将住房、围墙、大门修建完成。新房建成时,刘生荣握住李玉兰的双手两眼含泪,亲切地叫她书记大姐。

  2017年5月,李玉兰到贫困户李成瑾家中回访,得知李成瑾患有急性胸腔积水、关节积水,无钱住院。李玉兰找到了乡民政负责人说明情况,乡政府只有500元临时求助权限。

  李玉兰又挤上公交车到县民政局找到主管局长说明情况,但因未带户主相关资料,无法办理。李玉兰挤公交车回到贫困户李成瑾家中,叮嘱他:“你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将你送到医院,先把你的身份证、户口本给我,我先到县上去办理住院手续,你们在家准备一下住院的生活用品。”

  李玉兰拖着疲惫的身躯又一次挤上公交车,在县医院先行垫付了住院手术费用,落实了床位。之后再回村去接李成瑾。傍晚时分,李成瑾住进了县医院,准备次日手术。安排好医院的事情,李玉兰才感觉自己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回家看到儿媳抱着两岁的小孙子,正在门口焦急等待,李玉兰的眼泪悄然滑落。

  2019年,李玉兰任期已满准备回单位工作,村民们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写下请愿书,摁上200多个红手印交到民和县委组织部部长的手里,请求留下玉兰书记。面对老百姓的盛情挽留,55岁的她决定继续留任为乡亲们服务。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0日 09:3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