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旦达:搬迁点里的“孙悟空”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委组织部 刘团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恩惠苑社区居住着藏、汉、回等民族的765户3280名易地搬迁群众。2017年12月,旦达被组织选派到新成立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恩惠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带着组织的重托、脱贫的使命、人民的期盼,旦达访民情、提民智、增民富,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带领社区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他不是孙悟空,但为了群众苦练72变”;他没有“金刚钻”,却揽下了一件件棘手的“瓷器活”;他不是绣娘,却用绣花般的功夫绣出了群众的小康路。”恩惠苑社区易地搬迁群众对旦达这样评价道。

  “老百姓响应国家的号召,背井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很不容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庄严承诺,让‘异乡土’成为‘故乡地’是我向组织立下的‘军令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旦达说。

社区小课堂 解决大问题

  “书记,我没有上过学,老公也是个文盲,孩子的作业辅导不了,也没有多余的钱请家教,可愁死我了。”社区居民拉姆说。

  “书记,我在一家超市工作,周六、周日要上班孩子没人管,老板说带孩子上班就要被开除,我该怎么办?”三尺男儿旦增急得眼含热泪。

  面对搬迁群众的现实需求,旦达第一时间召集社区班子成员,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将社区办公室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腾挪出一间大的办公室,临时办起了社区学校,当上了校长(讲师)。

  旦达积极对接各类教育资源,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以“阳光教育”和“悠贝亲子”阅读活动为载体,号召社区大学生担任志愿者,截至目前,在周六日、寒暑假累计免费对社区150名儿童开展功课辅导5000余课时,有效解决了孩子作业没人辅导、生活无人照料的现实难题。同时,以“居民夜校”为阵地,开展“藏汉”基础生活用语培训5000余人次,积极对接第三方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就业承诺书”,培训厨师、美发师、保安、保洁员等共350名。

心系老年人 嘘寒又问暖

  “书记,我们在入户的时候,发现咱们有5位老人在午间一个人独居,要么中午吃早上的剩饭,要么就直接不吃饭,身体看上去非常的虚弱,时间长了肯定要出问题。”社区工作人员慌张地对旦达说。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我的失职啊!”旦达听完工作人员的汇报后心痛地说。他立即到食堂,打包了盒饭送到老人们家中。“不就是加几双筷子的事嘛,这个费用社区来承担。”经过集体研究,社区决定在食堂设立“爱心餐桌”,为5位老人预留专门的吃饭位置,旦达还经常嘱咐社区厨师根据老人的饮食特点做易消化的饭菜。

  “旦达书记不仅是社区的领路人,还是我们的保姆,更像我们的儿子,管我吃饭、定期组织我们去体检,还带我们到智昭产业园散心。”社区老人拉巴动情地说道。

  为有效防止搬迁群众因病返贫,社区卫生站将每年的4次上门服务提升至6次,为社区群众开展免费医疗体检、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同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开通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和“先诊疗后结算”通道,累计惠及群众500余人次。

民事代办员 上门纾民困

  走进恩惠苑社区,一张张“你点单,我接单”的便民海报张贴在社区各个角落。“葱1捆、鸡蛋1提、糌粑1袋、酥油3斤……”恩惠苑社区第一书记、民事代办员旦达认真记录居民物品代购清单。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全面启动“党员联络代办”活动,他每日为居民代买日用品,做着水电维修、老人陪护等看似微不足道却关系民生的工作。

  “隔离期间,代办是我们的主要工作。群众买药、买菜、买肉,只要在微信群或电话里说,我们就主动上门服务。上楼下楼、一天下来,朋友圈里的步数榜上,我和社区的党员民事代办员的步数总是排名前10名。”旦达说。

  近年来,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对城区行政审批、医疗报销等手续不了解、流程不明白等实际问题,社区全面推行“民事代办”服务制度,12名社区党员民事代办员帮助辖区群众代办民生事项300件(次),及时帮助群众疏通排解生活中的堵点,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有效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就业有门路 产业送帮扶

  2月24日是藏历铁鼠新年,年前购买德嘎(一种油炸面食)是拉萨当地家家户户的传统习俗,但受疫情影响,以前制作德嘎的门店纷纷歇业,往年帮助别人制作“德嘎”的技术工多吉也失业了。

  “书记,德嘎是咱们过年必备的食物,我去了很多地方,也托了朋友帮忙,可就是买不到。”社区居民卓玛说。

  旦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萌生了组织易地搬迁户制作德嘎的想法。说干就干,旦达选定了两名制作德嘎的技术人员和22名普通工作人员,购买了250袋面粉、10桶清油,从1月15日开始制作德嘎。

  “平均每天制作150件德嘎,年前共制作了5000多件。现在所有的德嘎都卖完了,两名技术人员每人工资可以达到7000元,其他普通工作人员每人约是3000元。组织集体制作德嘎,既可以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同时还最大限度减少了外出,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旦达说。

  3月15日上午,拉萨市城关区恩惠苑社区城林扶贫搬迁惠民绿化有限公司全面启动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大家再加把劲儿啊,争取今天把这一块地种完。”说完,旦达又抱起一捆沙棘苗向远处走去,埋头干起来。

  “我们都是从农村搬迁过来的,一没文化、二没技术,现在社区发展集体经济,让我们来工作,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一个月算下来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有保障、浑身都是劲。”正在种沙棘苗的平措说。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改善建档立卡户生活水平,旦达带领社区成立了城林扶贫搬迁惠民绿化有限公司暨恩惠苑社区集体经济项目,此举不仅增加了辖区绿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通过造林绿化劳作增收,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一个搬迁群众也不能少,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旦达在他的工作日志里这样写道。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8日 12:5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