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代成勇:六载扶贫路 守得云开见月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老代,税务机构改革,国地税合并,组织考虑你家庭困难,又临近退休,你不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我个人的困难是小事,前锋村虽已脱贫,但奔小康的底子还不扎实,我放不下,还是继续干吧!”

  这是现年58岁的代成勇接到四川省雅安市税务局脱贫办公室电话后的坚定回答。

  在前锋村干部群众眼中,代成勇个头不高,但干劲很足,总能在田间地头看到他的身影,这些年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代”。

  2014年10月,53岁的代成勇作为雅安市第一批扶贫干部来到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前域镇前锋村驻村扶贫,2015年8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山旮旯里一干就是6个年头。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22人全部实现脱贫。如今,他早把脱贫工作当成了他的事业,一心想着带领前锋村群众致富奔康。

舍小家、为大家,都是一家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前域镇前锋村自然条件恶劣,是出了名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2014年10月,代成勇第一次来到前锋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他想过村里生活困难,但没想到这么难!

  这座小村庄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全村有2000余亩坡地,坡度都在60度以上,又缺水干旱,人畜饮水全靠天,种植条件极差;村里网络不通、群众就医困难;老百姓思想守旧,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单一……

  作为农村人,代成勇心里五味杂陈,他不敢想象,乡亲们平日里是怎么生活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前锋村变样子!

解难题、拔穷根,决战脱贫

  为了解决前锋村行路难、饮水难、设施难“三难”问题,代成勇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寻找支持,5年多的时间,他累计协调和争取到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近年来,前锋村新建2.7公里机耕道、硬化1.8公里通组道路,全村通村通组道路、联户路以及田间机耕道全部硬化;2018年12月他又争取到汉源县扶贫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前锋村水毁公路整治、背后山机耕道修建以及公路的安全护栏安装,让乡亲们走起路来更踏实。

  他抓住县上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实施契机,新建维修全村农业用水蓄水池200余口,新建2个3000立方米的生产用水蓄水池,维修扩建4个3000立方米的山坪塘;通过多方协调、申请,争取到水利局10.9万元,新建1个饮水提灌站,解决了前锋村祖祖辈辈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吃水用水难题。

  之后代成勇协调投入资金10万元硬化村户外文化活动场所,打造村级文化大院;筹资22万元修建了村卫生室;同时,积极协调移动公司完成前锋村网络升级,实现了网络全村覆盖;通过“四改三清三建”项目和“四好村”创建,极大改善了前锋村人居环境。

  面对眼前焕然一新的场景,前锋村村民叶之友感叹:“吃了大半辈子的高山雪水,咋个都没有想到今天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村里不仅给我们硬化了村组道路,还把联户路修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出门一身泥巴了,现在屋头也新买了农用摩托车,出门真的太方便了。”

抓产业、促发展,致富奔康

  持续加强产业发展、消除返贫风险是治“穷根”、奔“小康”的根本途径。经过多方考察,代成勇发现前锋村适合种植经济果林以及花椒。

  他邀请县农业局专家为村民讲授经果林管理技术,组织干部群众及种植大户到县内多个乡镇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坚定其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他从有限的第一书记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为贫困群众、贫困党员购买化肥,帮助群众发展生产。

  正是有了持之以恒的艰苦付出,2017年,前锋村1500亩大樱桃顺利实现投产,全村当年实现收入600万元,2019年增加到900万元。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前锋村也在高山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身为第一书记的老代自然是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代书记帮我家发展了6亩左右的大樱桃,这两年收入都在6万元左右,屋头的日子也是一天一天好起来了,现在我家重新修了房子,家具也是新的,也有能力给妻子治病了,还把娃儿送到九襄镇接受更好的教育了。” 这些年,已经脱贫的李学海逢人便讲。

  “5月,我要为个别困难党员和群众购买化肥;6月,我要带领干部群众到县内学习经果林的生产管理技术;7月,我要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开展脱贫攻坚知识竞赛”,这是老代这些年已经习惯了的年中扶贫“三部曲”。看到全村群众过上好日子,老代感慨地说,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30日 13:0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