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时代抗御灾害 要这样“斗”下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探访了刚刚经历历史上第16次开闸蓄洪的王家坝闸。在淮河流域特有的防洪工程——庄台之上,总书记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今天就来学学新时代抗御灾害要如何“斗”下去。

  千里淮河水 千年治淮史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中国版图中,淮河与秦岭一道,构成了中国地理上的南北方分界线。淮河也是上古“四渎”之一。

  由于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加上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淮河流域历史上水患频繁,举世闻名。一部淮河流域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水博弈的抗争史。

淮河

  1950年夏季,淮河发生严重水灾,毛泽东主席连续4次作出重要批示,直接推动新中国治淮建设。当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有计划地全面治理的大河。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掀起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淮的高潮。

毛主席的题词(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淮河总长度为1000公里。上游拦蓄不足,中游行洪缓慢,下游出路不畅,淮河由此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王家坝位于淮河上游和中游的交界点,在此建闸蓄洪,当洪水袭来时,可以有效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缓解上游压力,保护中下游安全。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王家坝闸在1953年7月顺利建成,由此成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每到淮河主汛期,王家坝闸堪称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淮河灾情的“风向标”。

  从建成到2007年,王家坝闸已经15次开闸蓄洪,为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确保防洪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地有“但使蒙洼家坝在,不教洪魔度老观”的说法。今年7月,王家坝再度开闸蓄洪,这也是历史上第16次开闸蓄洪,再次确保了淮河安澜。

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蓄洪(资料图)

  尊重规律 科学治理

  在此次实地踏访淮河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明确了对于一个基本国情的判断。2016年7月28日,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说,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

  面对这样的基本国情,总书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去年9月18日,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俯瞰河南三门峡市黄河沿岸滩涂地(资料图)

  这次在蒙洼蓄洪区的庄台之上,总书记就介绍了如何同自然灾害继续斗下去的一个重要斗法:“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的智慧,来源于历史。在去年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说,“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

  这样的智慧,运用于实践。总书记踏访的庄台,就是治理淮河的产物,它与王家坝闸等共同构成蓄洪系统。庄台就像是倒扣在蓄洪区里的一只只“碗”。洪水来临时,“碗底”在上,群众可以居住避难,借舟筏作为交通;洪水退去时,全“碗”露出,人们又恢复到正常的农耕生活。

蒙洼蓄洪区居民生活的庄台(资料图)

  作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淮河在治理初期就确立了“应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经过70年的持续治理,淮河逐渐改变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面貌。人民治淮事业70周年,始终高扬尊重规律、科学治理的旗帜。

  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如何同自然灾害继续斗下去?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始终在同各种灾害作斗争。以黄河为例,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人们想尽了办法。然而,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

  新中国成立后,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灾害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人民治黄史、人民治淮史就是生动的注脚。

8月4日,王家坝村民在村委会帮助下准备灾后补种。

  总书记高度关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历史性命题。2015年5月29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今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

  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现代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征,也是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基石。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斗法”,和各种自然灾害继续斗下去,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 07:04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