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三任第一书记接棒战贫奔振兴

湖北省武汉市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70余公里,位于新洲区凤凰镇西北丘陵岗地的毛家冲村,是湖北省级重点贫困村、革命老区。林地多、平原少、交通不便的天然劣势,导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劳动力资源大量流失,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负债空心村”。

  2015年11月,武汉市委组织部先后选派三批驻村工作队下沉到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三任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接续奋斗,一棒接一棒,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新路子,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带动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毛家冲村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第一棒:贫困村与贫困人口“双摘帽”,带村民富起来

  对于首任驻村第一书记段红波而言,2015年是一段极其艰难的岁月。初来乍到,面对组织不振、产业不济、道路不通、村集体收入为负等一个接一个的难题,段红波没有退缩,他的工作方法唯有四个字“扑下身子”,在与村“两委”班子深入交流后,他决定从群众中找解题思路。

  他确定了先摸清底数,再因人因户施策的帮扶路线。在对26户57位贫困户逐户走访后,他对照建档立卡材料逐一梳理,按照一户一档的标准,建立帮扶工作台账,有针对性地落实技能培训、助学扶智、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行业扶贫政策。

  “老段他们来之前,扶贫工作一直难以开展,很多政策村干部也吃不准,有了工作队,政策落实的难题很快就解决了。”村支部书记程纲全回忆。

  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有了起色,村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又该如何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老段心里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设不跟上,发展就是空话。针对村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湾环境较差的局面,老段认为做好基础建设,未来产业发展根基才能稳固。

  2016年,为支持主导产业发展,老段先后申报了国家电网改造、旅游通村道路改扩建、绿色示范村建设、架空管线整治以及村湾党群中心提档升级等10余类项目,水电通了、道路硬化了、村湾整洁了,处处变化、件件实事温暖着村民的心。

  为了啃下“负债空心村”这块硬骨头,老段号召在村能人、退休村干部成立亮新欣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一起参与,发展“糖蔗、甜玉米、籽莲、南瓜”等特色作物种植,建设160亩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当年村集体经济转负为正,实现收入16万元。

  就在那一年,在老段的带领下,全村干部乡亲齐心协力,一项项政策见了实效,一份份努力有了回报,贫困户和村集体脱贫销号的各项指标均超过市级验收标准,圆满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第二棒:稳固脱贫与质效提档“双发力”,让产业旺起来

  脱贫之后的路该如何走,这一重任压在了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王红伟的肩上。2017年4月,王红伟来到毛家冲村,从段红波手中接下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接力棒。

  产业兴则村旺,产业强则民富。为了让村集体和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成为王红伟同村干部交流的“口头禅”。

  “发展产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就当时的情况想都不敢想咱毛冲村也能遍地是宝。”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程喜林摸着头笑着回忆说。

  依托2017年武汉市实施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王红伟带着村支书程纲全一家一家跑企业、邀能人,先后请回陈爱国、程金元、程超先等一批回乡能人,并从浙江引进旭华源精品苗木生态农业公司,逐步形成古法红糖、精品苗木、茶叶种植、生态养殖、休闲康养等主导产业,流转荒地1680亩,为村民提供就近务工5万余人次,累计实现务工收入近400万元。

  主导产业有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得跟上。王红伟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狠下功夫,围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目标,先后申报落实毛冲湾美丽乡村、毛冲村至G318连接线道路、高产农田土地整理、宜居村湾环境提升等一系列项目,72户村民房屋外立面改造、翻修当家塘3口、新建公厕4座、村湾硬化道路实现户户通、3.2公里G318延长线打通凤凰旅游环线......一串串数据记录着村湾的变化。

  村里的外来产业有了模样,本土的致富能手们也跃跃欲试。为了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增收,王红伟以亮欣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向龙头企业学技术、取经验,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带动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水产、籽莲、精品苗木栽培等优势产业,其中大白刁鱼(翘嘴鲌鱼)养殖40亩,籽莲50亩,苗木培育基地40亩,合作社年均上缴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

  第三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双促进”,助村湾强起来

  “现在有政策支持、有专人帮扶,村湾发展有保障,可脱贫任务完成后,该怎么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更好发展?”这个问题一直在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刘翰卿脑海里回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光是土地流转、带动就近务工还不够,进一步探索‘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在农资定向配套、农技跟踪指导中,持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舒坦日子。”秉承这个理念,刘翰卿与村“两委”反复研究讨论,共同策划了“一园四场”的产业发展主轴,将村集体、村民、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既能为村集体建成一座“绿色银行”,也能培养一批农村种养“土”专家,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万事开头难,经过两个月的土地平整、杯苗栽种,150亩集农耕研学、休闲采摘、示范种养、土鸡散养于一体的经济林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展示园应声落地,通过“村建企管、委托经营、租赁收益、盈利分成”的管理模式,预计2020年将新增收益15万元,带动就业岗位10个、增加村民务工收入8万元。

  在村子的另一头,返乡能人、刚满40岁的程国兵正在水塘边忙活,开阔的水波中,鱼塘里的大白刁活跃地争食饵料。去年11月,在工作队的鼓励下,程国兵把一片片沼泽荒地从乡亲手中流转过来,化零为整,打算依山靠水分步建成一个家庭农场,眼前20余亩水塘正用来养殖大白刁鱼。他的家庭农场是目前在运营的4个农场的缩影,通过定向培育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能吸引在外能人、留住回乡能人,也能为土地赋能增值、为村民创富增收。

  经过几年努力,毛家冲村贫困户人均收入1.7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3.8万元,村“两委”班子有经验有活力、红色阵地有基础有条件,如何提升乡村发展的成色和内涵,将基层党建成效落脚到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百米,成为工作队重点思考的问题。

  2020年6月,美丽乡村项目工程即将完工,可村湾党员代表却常听村民反映“新建的公共厕所脏乱、当家塘水环境再次恶化、环境卫生无人打扫”等问题。

  在摸清村民诉求和服务短板后,工作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村干部、老党员、小组长发动起来,鼓励村民、贫困户参与,设置环卫、设施、绿化、服务、协调等岗位,组建“家门口”的便民服务队。“村湾的事村里人最有发言权,打造城市物业‘乡村版’,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村湾里、家门口提供基本物业服务,把乡村当成城市居民小区进行管理,这是咱们村里老百姓自己为自己开出的一剂破解公共服务供给短板的药方。”刘翰卿说。

  “美丽乡村建成后,环境是好了,但是没有专人管理,好景维持不了多久,现在有了服务队,就像住在城市小区一样,心里更踏实了。”居住在中心广场附近的村民程海波笑着说。

  攻坚收官年,决战必决胜。园区里甜柿吐露新芽、黄花菜花开正盛、泡桐小苗茁壮成长,经济林展示园“一枝独秀”、四个家庭农场“多点开花”,在武汉市委组织部历届驻村工作队一任接一任、一棒接一棒的带领奋斗下,毛家冲村正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锦绣大道。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2日 08: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