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马智渊:大滩村的“铁腿马书记”

王芳 马进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8年3月,青海省审计厅的回族干部马智渊被选派到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的大滩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个回族村一干就是三年,马智渊与这个回族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让他始终惦念的人多了466户2265人,而他也多了一个群众送来的称号——“铁腿马书记”。

  马智渊所在的村,是全县乃至全省最大的贫困村之一,全村466户中有贫困户184户,占总户数的40%。共10个自然村,村民零散地居住在三座山和两条沟之间。3年间,马智渊带领工作队在这方圆十平方公里的山村里累计行程上千公里,翻山越岭,穿烂了好几双鞋。

  2020年6月,全村28名党员不约而同地将选票投给了马智渊,他成了全村今年唯一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这是父老乡亲们对这个“铁腿马书记”和他带领的工作队的认可和信任。为什么乡亲们把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叫“铁腿马书记”呢?事情要从2018年那场暴雨泥石流灾害说起。

  2018年8月,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遭遇70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暴雨持续了50多天,马智渊所在的西沟乡大滩村也未能幸免,河道水位暴涨、多处山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全村道路损毁严重、部分农舍发生倒塌和进水,农田和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这着实给新上任的第一书记马智渊出了个大难题。为了解村民受灾情况,马智渊和工作队成员在湿滑泥泞的道路上奔波,撤离身处险境的村民。他在大雨中带领大家徒步前行,泥水最深处已经没过了大腿。鞋陷在泥中拔不出来,就光着一只脚继续前进,几公里的山路,他们来回走了一天,最终他和队员们一起将中坪社的15户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到灾民安置点。

  马智渊的脚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泥水中,痛风症发作,红肿得像个萝卜不能着地,连鞋也穿不上。他强忍着剧痛,坚持一瘸一拐挨家挨户核查灾情,患有痛风的脚关节不能打弯,走起路来像极了拖着一双铁腿在走,从此他被群众们称作“铁腿马书记”。“铁腿马书记”的言行深深打动了当地朴实的老百姓,他们听说车前草能利尿治痛风,于是全村齐动员,东家挖一点,西家挖一点,把整整两麻袋车前草送到了马智渊的面前。

  大滩村属于脑山地区,自然禀赋差,存在贫困户产业发展不强,棚圈空置,村里有大量闲置劳动力,村集体经济无法破零等问题。马智渊和队员驻村以来极力改变现状,当他们了解到村里有在外省开拉面馆的群众收入较为可观的情况后,积极调整思路,因势利导,先后多次与县就业局、县农信社等协调拉面经济扶持事宜,并到兰州拉面培训学校实地了解培训、就业及市场前景情况,为群众争取信用贷款,顺利开设拉面馆。目前村民在浙江、内蒙古等地开设有81个拉面馆,仅此一项,每年创收超过1000万元,在拉面餐饮行业就业的有近60人,每年工资性收入达200万元,该产业合计每年为村民创收超过1200万元,目前扶贫队还在努力协调在村里成立“拉面经济协会”的事宜。

  一部分村民通过拉面经济富了,但还有一部分村民由于家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无法外出经商和打工,经济收入有限,为此马智渊和队友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当得知本村创业大学生马光耀要在县上创办民族用品加工厂时,马智渊和队友们喜出望外。他们找到马光耀,说服他把民族用品加工厂办在村内,并且帮忙跑贷款、跑项目,最终在青海审计厅的大力支持下,该厂获得各类扶持贴息贷款16万元和20万元扶持资金,建起了扶贫车间。厂子办在了家门口,已吸纳14名贫困户就业。

  然而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仍然是扶贫队亟待解决的问题,驻村期间马智渊和队员,历时一年半的时间,跑遍了省上和县上的十几个部门,在多次争取在村里建马铃薯加工厂、肉牛养殖场、机械租赁公司等愿望都被一一破灭后,继续探索,最终协调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50万元,审计厅产业扶持资金18万元,村集体分红资金12万元,共计80万元,在县城为村里购买了一个商业铺面,每年为村里带来集体收入3.05万元,成功打破了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状况。

  曾经的贫困村成为了如今人人羡慕的和谐村、致富村、感恩村,再次走进大滩村,道路两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随处可见村民自建的二层小楼房,牛满棚、羊满圈的脱贫户比比皆是,村民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全村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而宣传栏上那句醒目的标语:“脱贫攻坚,家家户户换新颜;感念党恩,世世代代跟党走”格外引人注目。(作者单位:青海省电视台,青海省扶贫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1日 08: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