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只手撑起希望的天空

微信扫一扫 ×

  他是只有一只手臂的乡村小学教师,39年来随着学校的变迁,他把家从一座山头搬到另一座山头,在绵延的大山里,用残疾的身体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龙泉市供村小学隐藏在大山深处。在这间二年级的教室里,今年开学只剩三名在读学生,但杨树长讲起课来依然一丝不苟。

  今年58岁的杨树长,从一出生就没有左臂。成长经历中,肢体的残缺磨练出他坚毅的性格,写字、画图、砍柴、挑水,做起事来从不输给别人。1981年,杨树长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却因为身体原因没能上大学。他将遗憾埋在心底,回到家乡的道圣寺小学做代课老师。但是,杨树长却担心因为自己是残疾人,家长和孩子们不能接受他。

  为了打消家长和孩子的顾虑,杨树长在开学前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山里人是宽厚的,大家并没有因为身体残疾对杨树长抱以异样的眼光,更多的是亲和的微笑和深深的信任。

  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期待,杨树长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为了练好板书,他在黑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为了画好几何图,他用下巴固定教具,脸上的粉笔灰沾了一层又一层。山里的孩子普遍基础差,他号召孩子们每天早起坐在家门口晨读,而他自己绕着村子一家一户地走访查看。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到了晚上,他还要去学生家里辅导功课。寒来暑往,这种家校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的成绩大幅提升。几年后,杨树长的班里走出了山里第一批大学生。

  孩子是大山里的希望。早些年,有的家长不重视教育,也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不得不辍学,杨树长就用微薄的工资给学生们垫学费、买学习用品。

  1993年,根据当时的政策,有一批代课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转正。但是,考前要进行长期的集中学习培训。面对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杨树长思考了很久,最后选择了放弃。杨树长说,那时学校里就只有自己一个老师。他担心自己一走,孩子们的功课就荒废了。读书是山里娃走大山的唯一希望,他不忍心因为自己耽误了孩子们。

  杨树长的无私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好成绩,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1996年,他被破格转正。2006年,杨树长调到供村小学任教。在这里,他身兼数职,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总务主任、出纳员。教学之余,他还是学校的“大家长”、“大保姆”,从学生的生活起居,到学校设施的日常维护,他都要操心过问。每天清晨,杨树长都会用一只手拎着扫帚清扫操场、校舍。除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他还想更好地服务和留住那些年轻的老师。

  “让那些年轻老师们安心在这里教书,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我是希望他们能留下来,可以把更多知识传授给山里的孩子,让孩子们多学一点知识。”杨树长动情地说。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人外出务工,学生数量持续减少。在龙泉,像供村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以前有340多个,而现在只剩下8个。也许有一天,供村小学也会消失,但杨树长说,只要有一个学生在,他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2014年,杨树长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他平生第一次走出大山,到了北京,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杨树长说,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山村的希望,就是自己要用一生坚守的初心。

  了解更多细节,请登录《共产党员》电视栏目网页点击收看。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1日 14:10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