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任第一书记争当“幸福合伙人”

晓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条路祖祖辈辈走了多少年了,我家老四还是在这条路上出生的呢……当时彭宗洪用板车拉着我下山,下过雨的山路坑坑洼洼,走到半路上,我就不行了,只能半路接生……”提起这段心酸事,海子村民小组长文云还是没忍住,跟驻村第一书记董晓光诉起了苦。

  文云所在的海子村民小组是云南昭通市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四个高寒偏远村民小组之一,她口中提到的这条上山下山的路,就是从乡村二级公路到海子村民小组的一条乡村土路。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土路,也是生路。从2015年到2020年,东华大学先后选派了四任第一书记,接续开展驻村扶贫,在这条山路上一走就是6年……6年间,山路变乡村公路,大山深处的海子村民也搬进了新房。

走你走过的山路

  海子村民小组位于高寒偏远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唯一的一条上山下山的乡村土公路,步行到村公所要2个小时。一旦遇到下雨天,不仅路面湿滑,路两边还极容易发生滑坡,没有要紧的事情一般老百姓都是不敢下雨天走下山的。老百姓到村公所看病取药、孩子们上学放学、到乡镇或者县城购买生活用品,都很辛苦,上山下山的路成为老百姓心中最大的结。

  2015年7月,陶康乐成为东华大学派驻黄草社区的首任第一书记。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贫情是他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带个笔记本,穿上雨鞋,和村上的干部就出发了。走在泥泞的路上,他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路上经过的村民小组、贫困户信息。这条山路集中了7个村民小组,占到整个社区的1/4还多。再走进农户破旧的串架房,还有几十年的土坯房,阴暗潮湿的房子一户一户散落在山里,串个门都要爬破过坎…… “根据农村危房改造的要求,这里的农户多数要实施拆除重建”,他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句话。

  回到村上,他马上召开办公会,并向上级政府和东华大学提出了援建村民安置点的工作请求。学校在接到工作请求后,由基建后勤处主要对接并实地调研考察,从原本十分紧张的基建经费中,调拨一部分作为捐赠,专款专用于支持黄草社区海子村民小组建房。得到这个信息,社区干部大伙儿心里十分高兴。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到海子不通汽车,建房的砖瓦和物料怎么运输上去?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讨论,最终决定从建房资金中抽出一部分先把乡村二级路到海子村民小组这条山路拓宽培育。说干就干,社区干部白天组织施工晚上还要赶到临近的农户家做工作,处理占地出工的纠纷问题等……

  一年的时间很快,这条公路于2016年6月份完工通过验收。陶康乐也结束挂职。黄草社区同期迎来了新的“陶书记”——陶俊清。陶俊清一上岗就面临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刚刚修建好的公路,用了没有多久就被“7.05”山洪大水冲垮了!虽然社区三次组织群众修复道路,但是高山上雨水较多,又恰逢居民集中建房,道路无法长期承载重型建材的运输,加重了损坏程度。

一路上的问题连着问题

  不仅如此,建房款到账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在哪里建房?如何规划选址、涉及占用老百姓的地块如何赔偿?建房的标准怎么确定?老百姓建新房“背账”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都成为接棒者陶俊清和挂职副县长卢洪伟他们共同要去面对的现实问题。“多和老百姓在一起,问题或许就能找到答案”,这是他们开展定点扶贫的工作信念,老百姓的问题要从老百姓身上着手。

  和陶康乐一样,陶俊清也是带着个笔记本,深一脚、浅一脚,在这条山路上一走就是一年多。老百姓建房不积极,他就一户一户地谈未来搬迁后的生活憧憬;老百姓建房“借钱难”,卢洪伟和陶俊清就跑前跑后和乡镇联系协助贷款……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在这条山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几十趟。他们陪伴着海子村民老百姓攻坚克难,逐户制定建房进度和方案,帮着他们解决建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看着一户户地基打起来,他也跟着笑了起来……

  2017年7月,陶俊清结束挂职,把接力棒交到了第三任第一书记张强的手中。也是从张强开始,东华大学选派挂职副县长和驻村第一书记服务期改为2年。他们所在的这两年,盐津县面临着脱贫迎检的大考。“两不愁、三保障”对标对表的检查任务指标繁重,所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都是倒排工期,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实现既定目标。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其中的硬指标,也是极其难啃的“硬骨头”。海子村民小组的地基打起来了,但是由于道路状况糟糕,对于地处高山区的海子小组,不少司机都不愿意行驶到这边的道路上,挂职副县长卢洪伟、驻村第一书记张强一到岗就和支书罗登雄一起想办法联系运输车辆,部分建材的运输费甚至高于建材成本,他们还主动找到司机师傅们做工作,帮着老百姓“砍价”……

  看着一间间新房平地而起,海子老百姓之间却闹起了“不愉快”。海子村民小组14户41人,最初得到建房补助的是12户。其中2户,一户是常年外出务工的彭登平,申请易地扶贫搬迁;一户是房屋鉴定时候刚好建房的彭宗礼,房屋不符合农危改政策。看着邻居们建新房,两户人心里面多少有些意见,易地搬迁户的因为房间小又想调整回来修房,现在有安全住房的,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心生“埋怨”。

  这一切都被他们看在眼里,利用下乡察看督促建房进度的契机,张强总是往这两户家里走。嘘寒问暖,了解家庭情况。看到彭宗礼年迈体衰的老父亲彭兴忠,就问起来有没有及时办理残疾证,看病就医有没有申请临时救助……与村两委一同想办法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彭登平常年外出打工,张强想方设法联系到其本人,同时通过其兄弟彭登林和姐姐彭登容,及时掌握和了解他和孩子务工情况、工资待遇情况,力所能及地把扶贫政策用足用好,尽力提供帮助……

  经过近两年的共同努力,海子村民小组14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实现了“住有所居”:既有自建房屋,也有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还有易地扶贫搬迁。

  张强于2019年7月挂职结束,董晓光接过接力棒,成为黄草社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第四任第一书记。

一直幸福着你的幸福

  董晓光的服务期也是两年。脱贫攻坚到现阶段,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所有“难啃”“啃不动”的硬骨头都要扫尾、清零。

  董晓光迅速找到和前任第一书记们的“联结点”,建立起了两个微信群“盐津合伙人”“黄草合伙人”。“合伙人”微信群体现的是学校定点扶贫的一种信念,不仅仅将学校自2015年开始陆续派驻的挂职副县长、驻村第一书记“网罗”到一起,随时咨询联络,更是在传达“一次盐津行,一生盐津情”接续扶贫精神。

  在最后阶段,住房安全有保障要求“搬新拆旧”。摆在董晓光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海子村民小组新建组内安置点公共生活区域是一潭潭“泥塘塘”,老百姓“前脚掌带泥,后脚掌带水”,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不愿意搬进新房生活。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师生募捐的十多万元到账了!

  随后,董晓光和挂职副县长范金辉马上到海子村民小组入户调研,召开院坝会,听取群众意见。回来,又先后多次召开集体办公会,制定完善公共生活区域硬化方案。在学校和乡镇党委政府指导下,落实开展硬化。十一假期也没有休工,终于使得老百姓房前屋后变得“亮堂堂”。

  解决了入住新房的“拦路虎”,更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建新拆旧”。一听说要拆掉老房子,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都不理解。几十年的老房子,承载了太多珍贵的记忆……

  在挂职副县长范金辉老师的带领下,董晓光、罗登雄先后十余次到海子入户做群众工作、开院坝会,因为要等老百姓收工回家,有几次开完会都接近晚上十点了,他们不仅仅是“耍嘴皮子”,更是“下真工夫”——修建蓄水池、化粪池,铺设排污管道,解决因为修建配套设施的占地及赔偿纠纷等…… 最后,在院坝会上,看着老百姓高高举起的“同意”的手,他们满心欢喜…… 在2019年的11月份,所有12户农户终于顺利搬迁入住,也同步拆迁了危旧房屋。

  走过老百姓上山下山的路,他们深感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不易。为了让海子老百姓更好地脱贫致富,他们邀请中草药种植龙头企业多次深入山林调研考察签订订单销售协议;撰写《药食同源天麻产业扶贫创新体系建设项目》积极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扶贫项目;召集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导三户积极争取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发展竹笋、肉牛养殖,引导当地猕猴桃种植企业绑定贫困户适度发展……

  今年,海子终于迎来了“黄草社区二级公路至海子村民小组乡村公路硬化项目”的入库准备施工的通知。6年前的海子,深藏大山,串架房发潮发霉、散架腐朽;如今的海子,院落联排整齐,院坝平坦。无论是发展肉牛养殖、竹笋种植、天麻种植、中草药种植,还是外出务工,都有着各自奋斗的“活路”…… 东华大学陆续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们,已经成为海子村民小组的“幸福合伙人”,那些有关的奋斗故事,这片群山和群山的主人们会记得……(作者单位:东华大学)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2日 08:4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