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写文稿不妨“多存芝麻好打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工作实务学习专栏

  写文稿的人要让学习走在工作前头。人脑和电脑一样,都得先输入很多东西才能运作。如果平时不注重学习和积累素材,一旦来了急活儿,必然作难。

  有一个许多人都熟知的笑话,一个秀才做文章痛苦得不得了,坐在那里唉声叹气。他夫人看到后问:“看你为难的,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比你生孩子难多了。你生孩子虽难,但有孩子可生,我是肚子里没孩子也得生啊。”

  这个秀才遇到的情况,在机关文稿工作中并不罕见。可见,平时的学习积累至关重要。那么,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多存芝麻”呢?

  重点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这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提高文稿写作能力的强大工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等,重点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这是起草文稿应当遵守的第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必须熟悉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关内容。这里所说的“熟悉”,并不限于条条框框的熟记,而是要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在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中,贯彻落实其内容。

  重点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刊,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清楚了努力方向,又该如何把学习转化为实践,“好打出油”呢?

  一是加强调查。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东西,一切真知灼见都要从社会实践中来。

  清朝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沧州的南面有一座临河寺庙,山门倒塌,门前的一对石兽沉没在河中。时隔10多年,重修山门,僧人们想把河里那对石兽打捞上来。但是,河道很长,上哪儿寻找?人们沿河下游寻找了10余里,没有找到。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石性坚硬而沉重,沙性松软而浮动,石头埋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沿河寻找石兽,太荒唐了。”大家对他的话很信服。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石性坚硬沉重,沙性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人们照着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远的地方,把那对石兽找到了。

  这个例子说明,天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实践才能出真知。这就提醒我们,写材料必须从“象牙塔”、故纸堆里走出来,务必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

  实用性是机关文稿的重要特征。衡量文稿的优劣,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只有眼睛向下,到一线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做到真知、亲知、深知,才能广泛掌握真实、鲜活的一手材料,才能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写出好文稿。

  二是深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写材料所需素材来源途径增多,某些领域的素材是海量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精华,需要鉴别。鉴别材料的能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实际工作中来。因此,起草文稿的人对本单位的相关工作既要了解和熟悉,更要深入研究。要了解其发展沿革和有关历史,熟悉方方面面工作所处的现状,还要把握有关工作的前进方向和着力点。尤其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的部署要求,基层面临的情况问题,兄弟单位的创新做法和新鲜经验,都要融会贯通、兼收并蓄。

  三是勤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把书读懂、读透,单凭记忆是不够的。读书不做笔记,就像雨落大海没有踪迹。学习的时候多动笔墨,既抄录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又写写心得体会。一则有利于深入思考;二则有利于把所需资料和线索留存备用;三则有利于增强记忆、加深理解。

  我们要做个文稿写作的有心人,见缝插针,多读书、多调查、多研究,并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有用的知识以及本人的感悟,随时记录下来,“多存芝麻好打油”。这个习惯养成了,日久天长,就会从中受益,乃至获益终生。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4日 07:21 来源:“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