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从“穷山恶水”到“世外桃源”——贵州从江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从江县东朗镇苗谷村辣椒基地喜获丰收,驻村干部到田间助农采摘。 资料图片

  烟雨濛濛中,崇山峻岭,气势磅礴。高山低谷之间,平整的村村通盘山公路来回缠绕,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各个村庄连接起来。公路两旁,由青转黄的椪柑挂满树枝,金灿灿的黄金百香果浓香馥郁……从江县已经迎来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

  从江县是全国挂牌督战县之一,贫困程度深、攻坚任务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江县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兵力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进攻,不断强化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去的“穷山恶水”蜕变成了如今的“世外桃源”。

因村选人——

2129名干部到村工作

  在脱贫攻坚关键之时,从江县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用最强的部队攻打最难的堡垒”,聚焦高质量脱贫目标选贤任能,根据各村致贫原因选人组队,先后将全县70%以上的机关干部共2129名精准选派到村工作,针对性攻克难关。

  脚踩在翠里乡高文村田坎上,抬眼便是绿油油的槟榔芋,宽大翠绿的芋头叶密密麻麻铺在地上,望也望不到头。“这些可是我们村的宝贝,百姓致富要靠它了。”高文村第一书记梁天平说道。

  2019年3月,梁天平从县委组织部来到高文村驻村,偌大的村部,只有支书和文书两人,这仅有的两个干部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提出辞职。村民们也因之前脱贫产业损失重大而情绪消沉。

  梁天平明白,组织派他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必须是配齐班子,把我们村的干部队伍充实起来。”梁天平一边走家串户了解情况,一边物色合适人选。经过多番努力,两位致富带头人成功当选“两委”干部,其他岗位的干部也逐一上任。

  班子配齐干劲儿足。高文村“两委”干部憋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又是土壤检测,又是试验种植,千方百计劝服村民种起了槟榔芋。如今,高文村有65户村民参与种植,种植面积达到200亩,预计年收入能达到86万。

  善于搞经济,就到产业薄弱村壮大特色产业;善于搞社会工作,就到矛盾纠纷突出村去解决矛盾……每一颗螺丝钉都精准安装在合适的地方,驻村干部们甩开膀子,尽其所能,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难题。

  为进一步夯实帮扶队伍,压实帮扶责任,从江县建立起“条块结合”机制,从块上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指挥体系,组建由县级干部领衔的驻乡镇督战督导队,并与所督导乡镇负连带责任;从条上构建由县级干部领衔的工作专班,分别负责面上一项工作,严格实行“地方部门双追责”,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

结对帮带——

培养一支“永久牌”干部队伍

  要想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只靠帮扶干部是不够的。从江县要求驻村工作队在履行“指导”“参与”“帮助”职责的基础上,与村干部、致富能人进行结对,全方位带工作,手把手教方法,把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尖刀队伍。

  西山镇小丑村百香果基地里,村民杨老天正在将刚收获的百香果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是我们村的贫困户,多亏了我们的村干部,带着我们种起了百香果,今年一年我就能收入二十多万,贫困户的帽子我再也不用戴了。”

  “我们村所有村干都很有战斗力,干劲非常足。”驻村第一书记孙勇刚激动地说道。2019年到村之后,孙勇刚和其他5名驻村工作队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学习。你帮我了解村情,我帮你了解政策,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迅速磨合提升,形成一个个强力工作单元。

  今年年初,小丑村的村干部们带领15个贫困户集中种植120亩黄金百香果,各位村干部就是基地的无酬主理人。他们白天在基地里调度协调、检查问题,晚上集中开会,总结经验、安排工作。

  荒山被改造成梯田,配套的产业路和引水灌溉工程也逐一完成。“路怎么修,百香果怎么包装销售,这些我全学会了,再建一个基地完全没问题。”村支书荀卫忠自信满满。

  一个个对子结成,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实干实战中,一支支能拼能闯的工作队伍拉起来了。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搭建一副坚韧有力的基层治理“钢筋架”,从江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开展培训。抓政治素质,依托贵州党建云、“铸魂行动”管理等教育培训平台和各类教育资源,以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为一线攻坚干部“提能补钙”;抓攻坚致富能力,开展农技咨询“订单服务”和“集中会诊”活动,全面推广优秀经验、成功做法,同时组织3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到贵州安龙县、西秀区等州外县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有效提升发展特色农业的能力。

引领发展——

支部唱好脱贫大戏

  产业扶贫,授人以渔。从江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抓牢特色,瞅准机会,发展扶贫“造血”产业,唱好稳定脱贫的长远大计。

  沿着山路一直向南,一座依山而建的瑶族村落高华村映入眼帘,黑黢黢的瓦片,洁白的屋檐,油亮的杉木墙体,高华村的每一栋楼都精致得让人惊叹。

  这个村落早因其独特的瑶浴文化享誉世界。瑶族药浴,是从江县瑶族世代相传的独特保健方式,于2008年列入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华村支部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文化资源,开发以瑶浴为中心的旅游业。

  2014年,由村支部主导的高华瑶族瑶浴专业合作社成立,对愿意率先尝试发展瑶浴的16户农户进行房屋改造。紧接着,村里路面全部硬化,公共厕所、路灯等配套设施迅速完善,不少村民陆续被派到黎平县、杭州萧山等地考察学习民宿服务……

  高华村支部一步不停,瑶浴旅游产业渐渐成型。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高华村已有60户村民修建和改造瑶浴间。2019年高华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万元。

  在各村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之上,从江县充分挖掘自身立体气候、生态良好等突出优势,组建由县级干部领衔的工作专班,采取“党社联建”“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重点发展“鸡、菌、果、蔬”四大主导产业,重拳打出从江农产品特色。截至目前,从江县已经完成生态鸡养殖226万羽、食用菌种植1248.58亩(万棒)、百香果定植树苗木1.25万株、蔬菜种植2.7万亩。

  “我们村有劳力,没财力,我就想带着我们村的闲汉打工挣钱。”西山镇卡翁村村支书谢国光成立起劳务合作社,按照支部管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引导其他村民加入。卡翁村劳务大队正式成立,从承接本村“镶边工程”到参与州县项目招标,劳务队一点点壮大,当前已有三个劳务小组共187人,分别负责工程、食用菌等不同项目,上工一天,普通组员可收入130元,技术工人甚至能拿到250元。

  卡翁村的劳务合作社不是单打独斗,它正是从江县“有组织的劳务就业”体系当中的一个强力节点。从江县各村根据实际需要,由村支书带头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社;各乡镇党委书记带队成立乡镇级劳务合作社,负责(专)抓辖区劳务就业工作,确保农村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一名县委班子成员领衔成立县级服务平台,为全县劳务就业提供政策保障,三级联动,共同发力,拉起了一支立足从江、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的劳务产业大军,规模达到14.77万人。

  脱贫攻坚,久久为功。从江县各级党组织咬定既定目标不放松,埋头苦干,成效斐然,当年贵州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县,已经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昔日掩藏在深山密林之中的一个个村庄,像一颗颗正在拂去尘土的明珠,发出璀璨的光芒,向世人一展风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8日 10:3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