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楷模发布厅》发布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干部代表黄诗燕、毛相林的先进事迹

微信扫一扫 ×

(一)

 第一位直播带货的“黄桃”书记,用生命扶贫的故事看哭了所有人

2019年11月29日上午8点半

湖南炎陵县

一场脱贫攻坚调度会正在召开

当县委书记黄诗燕开始发言时

在座的人发现了一些异样

黄书记的声音失去往日的洪亮

说话显得有气无力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压倒一切

扶贫工作等不得!”

这是黄诗燕在会上说的最后一句话

谁也没有想到

这句他平时一直挂在嘴上的话

竟成了他对在场同事

最后的嘱托

散会后,黄诗燕回到宿舍休息

等到同事们去宿舍叫他时

才发现他半倚在床头

双拳紧握在胸前,低着头

身体已经发凉……

黑洞洞、沉甸甸的贫困

像秤砣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1964年,黄诗燕出生于湖南攸县

原名黄诗艳

他上高三时

偶然读到刘禹锡的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希望自己既能实现抱负

又要为百姓做实事、扎根于人民

因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黄诗燕”

2011年6月25日

47岁的黄诗燕

来到湖南省炎陵县担任县委书记

他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

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

刚一上任便走访了

全县11个乡镇、54个贫困村

然而眼前一幕幕景象令他心惊

船形乡水垅村大部分村民

住在薄薄的土坯房、家徒四壁

每当山洪暴发

房子就会遭淹

下村乡坳头村村民

辛辛苦苦种出水果

因为运不出去

只好一公斤两块钱贱卖

年年努力等于白忙

2010年,全县农民

人均纯收入仅为2970元

贫穷,如“附骨之疽”

缠绕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一路走着走着

眼前这极端的贫困

黑洞洞、沉甸甸的贫困

像秤砣一样压在黄诗燕的胸口

一股强烈的愧疚感

涌上他的心头——

炎陵县是红色老区

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炎陵县一天不脱贫摘帽

就一天对不起20万老区人民

更对不起长眠在此的

3万余名革命英烈英灵

“为老百姓站台,

我怕什么?”

那到底要靠什么

才能让全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

2011年7月29日

黄诗燕辗转来到山垅村

一位桃农陈远高家里

当他听说眼前的这一棵黄桃树

一年就能收益7000块钱时

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

这就是咱炎陵县的摇钱树啊

带领大家种黄桃

黄诗燕可不是一拍脑袋说说而已

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为了打造炎陵黄桃品牌

他甚至几次

在“黄桃大会”上站台吆喝

有人私下建议他不要太高调

他说:“为老百姓站台

我怕什么?”

除了黄桃

黄诗燕带领炎陵人民

干成了一项项真干实干的产业

种植4.3万亩无公害蔬菜

1.52万亩茶叶、29万亩油茶

34.6万亩笋竹林、1.4万亩药材

养殖150万羽炎陵白鹅……

可扶贫的路上既没有一帆风顺

更没有一蹴而就

只把扶贫攻坚挂在嘴边

是干不成事的

黄诗燕始终深信一点

真扶贫就要真走下去

他给自己定下规矩

每一个月都必须拿出一周时间

访贫问苦、风雨无阻

可2012年5月的一次调研

让已经当了一年炎陵县委书记的他

“顿时羞愧难当、自责万分”

“就算砸锅卖铁,

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子”

那一天,黄诗燕来到

酃峰脚下的梨树洲村调研时

竟然发现这个风景秀丽

非常适合开发旅游的美丽乡村

竟然是个“无电村”

因为不通电

连手机都没有信号

当他看到村里25户人家

平时的照明、耕作

只能依靠一台简陋的

微型冲水式发电机时

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都什么年代了

我们竟然还有村没有通电

作为党员干部

这是对不起老百姓啊!

再难也要让梨树洲村通上电!”

这个平时文质彬彬的县委书记

当场撂下了一句

掷地有声的硬话

2013年9月12号上午

梨树洲电网正式合闸送电

结束了几十年没有电的日子

老百姓个个开心极了

他们终于看上了电视

用上了手机

2014年,黄诗燕通过摸底发现

全县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

存在安全隐患

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

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面对捉襟见肘的资金

和老百姓住的危房

他又一次在大会上放出了“狠话”

“就算砸锅卖铁

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子!”

为了筹集建房资金

黄诗燕带头省钱

老旧的县委大院先不装修了

掉漆的办公家具也不更换了

最终,炎陵县干成一件件

关乎一个个家庭的温饱冷暖

更关乎每一个老百姓实际生活的大事

15000多户村民住上新房

1602公里农村公路改建新建

全县群众都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2018年,是黄诗燕来到炎陵县

当县委书记的第八年

这一年,炎陵县终于正式脱贫摘帽

成为全省第一批脱贫县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笑容更多、生活更幸福了

可黄诗燕的身体

却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

  4 

他真的是为脱贫而来

也是为脱贫而去的……

其实,黄诗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

是有所觉察的

2019年11月22日下午3点

在一个小型会议上

黄诗燕就已经感觉到胸口疼

但没有在意

11月24日是周末

他提前一天给妻子过了生日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

这竟然是他与妻子

与全家人最后的团聚……

11月25日

彭建兰在自己生日的一早

意外地收到了黄诗燕的短信

“老婆,爱你。”

黄诗燕是一个古板的人

结婚30年了

这是第一次对妻子说

“老婆,爱你

爱你在心”

可妻子不知道的是

11月24日晚上

她的丈夫连夜从株洲赶往炎陵

因为胃部的剧烈疼痛

几乎是彻夜未眠

更想不到的是

她用30年等来的这句

“老婆,爱你”

竟然是丈夫对她最后的表白

此时,留给黄诗燕的时间

只剩下了最后不到5天……

2019年11月29日

在主持完最后一个脱贫攻坚调度会

在最后说了一次

“扶贫工作等不得”之后

只有56岁的黄诗燕

带着他心里最牵挂的事业

和最放心不下的老百姓

二天凌晨5点多

数百名得到消息的干部群众

自发来到县委大院

为他们可亲可敬的好书记送行

送别的现场悲恸不已

有人哽咽失声

有人抚棺痛哭……

他真的是为脱贫而来

也是为脱贫而去的

功名利禄全放下

一心只为了老百姓!

  5 

没有人不惜命,

可共产党员不怕死!

黄诗燕走了

那本标记联系户为“廖成运”的

炎陵县精准扶贫手册

仍然放在办公桌上最显眼处

93岁的老党员张朝秀

送给他的两本《马克思传》

安静地躺在他的书架上

还有那只2011年刚来炎陵时

同事帮他买的新茶杯

9年了,厚厚的一层茶垢里

散发着曾日夜伴随他的茶香味道

当人们走进这位县委书记的宿舍

不禁又红了眼圈

他住的屋子如此简陋老旧

黄诗燕生前所住宿舍楼

写到这里

我们忍不住有这样的疑问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他会不会多抽出一点时间

多陪陪家人

他能不能多抽出一点时间

照顾好自己

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假如

即便再给他一次机会

我们坚信

他仍然会选择奋不顾身……

今天的中国

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

“精准扶贫”更是为全球

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可能

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

可以借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这样的“奇迹”背后

离不开全国近300万

战斗在最前线的

扶贫干部、第一书记的奉献

他们离开城市、离开家人

离开熟悉的工作

向山逆行,向下扎根

他们紧紧抓住

每一位困难村民的手

把所有的心血

洒到了脚下的泥土里

虽然我们没有见过

他们所有人的面容

道不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但他们

都是刻在中华民族丰碑之上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英雄

(二)

在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这份脱贫成绩单,令人动容!

先给大家看一组照片:

在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

有一个四面被大山包围的下庄村。

几十年来,

下庄村人想走出这“天坑”,

只有沿着一条几近垂直、

险而又险的山路不断向上攀援……

1997年,

下庄村全村397人里,

竟然有300人没有见过电视机,

150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村子,

160多人连公路长什么样

都没见过……

下庄像口井,

井有万丈深!

难道下庄村人注定与世隔绝?

注定当“井底之蛙”?

注定几辈子生活在这个天坑的底部,

子子孙孙这样穷下去?

不!

下庄村村民身体里

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

不信天、不认命、不言输的血液!

整整7年之后,

下庄村人硬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

在几近垂直的绝壁上,

劈出了一条8公里的天路……

1

下庄人在绝壁之上

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1997年7月,

刚刚当上村支书的毛相林,

坐在下庄的“井口”之上,

抬头仰望着四周海拔1300多米的群山。 

眼泪夺眶而出,

路,已经到了不能不修的时候了!

毛相林知道:

没有路,

他们就是最后的下庄人!

然而在那时,

下庄村修路还没有列入全县规划,

“一无钱、二无机械,

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吗?”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

他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说:

“山凿一尺宽一尺,

路修一丈长一丈,

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

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

过上好日子!”

缺乏劳动力,

他号召劳力全都上工地;

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

在短短五天时间里,

村民们凑出了3960块钱。

毛相林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又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

1997年的腊月初八,

毛相林拿着高音喇叭,走上山崖。

他一声令下,

下庄人在绝壁之上,

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那一天,随着此起彼伏的炮声响起,

很多人哭得很激动,

这是几代人改天换命的愿望!

毛相林和村民们一起,

腰系长绳,

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具

悬在空中钻炮眼;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他们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体上,

冒着随时可能坠落山崖的危险,

用手挖,用脚蹬;

没有休息的地方,

他们就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

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刮风下雨,

只有一块破旧的塑料布遮挡;

时任重庆市万州区委外宣办宣传干部

黎延奎冒着生命危险,

记录下了下庄人修路的过程!

如果不是这些宝贵的画面,

或许没有人会相信,

中国的老百姓

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修路。

2

哪怕我的儿子死了

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

我们公路就修通了……

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

毛相林带领着下庄村人,

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

然而,开修前测路员

对毛相林说的一番话,

真的“应验了”……

“这路你修到一半,绝对是要放弃的,

你肯定不敢修了。

放炮炸山要掉下来余石,

要伤人死人的!”

意外真的就这样发生了……

画面中这个年轻人叫黄会元,

是下庄村为数不多的几个

出去打过工、见过世面的人。

他收到毛相林要在村里修路的信件后,

二话没说就赶了回来。

那一天,

他兴奋地对着黎延奎的镜头说:

“修公路,我们都很积极,

就是盼着早日修通公路,

好得到幸福……”

然而,就在他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

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了下来。

看到的人还来不及呼喊,

黄会元便被推进了万丈深渊。

毛相林第一时间冲下了悬崖,

两个多小时后,

他们在深谷里找到了黄会元

已经冰凉的身体。

“路是我提议修的,

黄会元也是我叫回来的!”

压力与愧疚从毛相林的心底往外冒,

这让内心一直无比坚定的他

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然而,就在全村人陷入悲痛,

陷入对修路的挣扎与彷徨时,

谁也没有想到,

黄会元72岁的老父亲站了出来,

当着全村男女老少的面,

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们这个地方这么苦寒,

我们数十代的人受了这么多年的辛苦,

哪怕我(儿子)黄会元死了,

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

我们公路就修通了,

就摆脱这个贫困了……”

故事写到这里时,

笔者已是泣不成声!

任谁能想到,

这是一个刚死去儿子的老父亲,

一个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老百姓

说出来的话!

“同意继续修公路的,请举手!”

“修!”

“必须修!”

“我也支持修!”

就在黄会元的灵堂前,

下庄村老百姓纷纷举起了手!

从“毛矮子疯了”,

到一声声响彻天地的“修”,

毛相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第二天天还没亮,

毛相林带着村民们

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

他带头在腰上绑上虹绳,

第一个攀上了悬崖,

凿开了下一个炮眼……

2004年4月,历时7年,

毛相林终于带领下庄人

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

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下庄村人终于能够走出“天坑”,

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路通的那一天,

毛相林找来了一辆车,

把这条路从头到尾走了一遍;

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

都自发形成队伍,

跟着毛相林的车走着。

走到终点的时候

毛相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

他大声对着乡亲、对着这群山大声说:

“今天我们终于把这条路修通了,

我毛矮子,

没有辜负死去的兄弟们!”

然而,世世代代的封闭和贫困

让下庄与外界脱节了许久,

修通了往外面世界的路,

村民却还没有找到一条致富路!

下庄村仍然是县级贫困村。

2014年,毛相林和下庄村人,

在决定修路的17年后,

再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3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毛相林请来的农委专家,

通过研究海拔、气候和土质发现,

下庄村适合种纽荷尔柑橘。

“柑橘我哪里会种哦?”

“我也不想种!”

在下庄村的群众大会上,

大家疑虑纷纷。

“不会种,可以学,

这么难的路都修通了,

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下庄人!”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

毛相林亲自到外面学,

买来书带回家一点点研究,

一块地一块地地去走,

一户一户亲自上门去教!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2015年,下庄村就在全县

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

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毛相林没有止步!

2017年,巫山县投资帮助

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

建成了19栋34户

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

2019年,下庄的柑橘迎来了大丰收。

今天的下庄村,

650亩的柑橘、100亩的脆李、

100亩的桃子、200亩的西瓜,

水果经济四季不断。

种小麦、种油菜,

绿色山货供不应求;

今天,那条下庄人用血肉之躯

建成的“天路”,

成了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之路;

一条通往当阳大峡谷的隧道正在修建,

抬头就是大自然美景的下庄

又多了一条旅游“路”!

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300元

到2019年人均纯收入12670元,

20来年的时间里,

下庄人的收入增长了40倍。

这些数字真的是有温度的,

是滚烫的,

是饱含着艰辛、

也带着幸福和笑容的!

不等不靠,天路自己凿;

不怨不哀,幸福自己找。

下庄人正是凭着这股劲头,

换来了峭壁变通途,

穷窝变康庄。

今天的中国,

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

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

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

连续7年每年至少

有1000万人告别贫穷,

平均每分钟有20个人摆脱贫困……

这样的奇迹不是天上掉的,

不是哪个“救世主”给的,

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

勤勤恳恳干出来的!

今天,我们从下庄村的这条路,

看到了中国人民

不怕牺牲、追求幸福的致富路,

看到了共产党人

攻坚克难、服务人民的奉献路,

看到了几代中华儿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路。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今天,让我们

向无论历经怎样的艰难险阻,

始终坚韧不屈的中国老百姓致敬,

向全国300万扎根扶贫一线、

战斗在最前线的

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们,致敬!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06:55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