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和人民在一起丨三言三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百姓的日常生活,一直是习近平牵挂的大事儿。

  3月23日,正在福建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沙县。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聊民生、谋发展,为三明改革发展指引方向、明确路径。

  时光流逝,情怀依旧。通过习近平与三明的三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

  一日三餐,是充满烟火气的平常事,也是“民以食为天”的大事。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沙县许多人开始到全国各地闯荡,开设小吃门店。在当时,中国正兴起“下海”和“打工”浪潮,城市流动人口暴涨,衍生出吃饭、住宿和出行的需求。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1999年3月,习近平在沙县考察时提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2000年8月,他又继续为沙县小吃发展支招,“要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多年来,习近平始终牵挂沙县小吃的发展。

  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对沙县小吃的发展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少生病、生病少花钱,是百姓的心愿。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存在。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2012年初,地处福建中部山区的老工业基地三明市,以“百姓可以接受、财政可以承担、基金可以运行、医院可以持续”为目标,以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为突破口,全面统筹推进公立医院分配机制、补偿机制等方面一系列综合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充分肯定三明医改探索,“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

△福建三明市医保中心驻沙县总医院医保服务站

  如今的三明医改已进入新阶段,通过打破多方壁垒,三明整合设立了“总医院”医联体模式,初步实现“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牵住了医保打包支付这个“牛鼻子”。

  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健康。健康是1,其它的都是后边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总书记的一席话,引发网友的共鸣。

  自古以来,福建人靠山吃山,有山有林的地方都很富庶,山林也被誉为“绿色的金库”。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制于旧有林业政策僵化、山林产权不清晰,福建很多地方反而变成了“靠山不能吃山”。

  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这让老百姓怎么办呢?

  1996年5月26日,习近平到沙县调研时指出:“要考虑林业产业化问题,既然沙县是林业大县,除了要一个林业生态效益外,还应该要林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把林业当成产业来办。我省是全国的林业大省,林业也是我省的支柱,这个文章大家要共同来做好。”

  习近平说:“福建林业曾经辉煌过,随着形势的变化,各种矛盾的积累越来越多。如果不改革,总有一天矛盾会大爆发,必须首先在林业经营体制上动手术。我们干林业,不能只见林不见人,林是人造出来的,首先要研究造林的人对林子的利益关联度和关注程度,千方百计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这是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020年6月30日,福建三明绿意盎然的小山村。

  2003年,三明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分山到户率达99.2%,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拿到了《林权证》。随着林改的不断深化,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收益。

  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沙县这些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习近平表示肯定。他指出,我们推进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对重大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5日 14:20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