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辉煌历程】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①: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技术创新团队。图②:南京大学“985工程”——“物质科学平台”项目团队。图③:2020年9月1日,一名北京大学新生在入学纪念画上按彩色手印。图④:2020年9月9日,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现场。

  图①: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技术创新团队。图②:南京大学“985工程”——“物质科学平台”项目团队。图③:2020年9月1日,一名北京大学新生在入学纪念画上按彩色手印。图④:2020年9月9日,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现场。

  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双一流”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行稳致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推进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

  上世纪末,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兴起,以教育、科技和人才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尤为激烈,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当时,大部分高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师资队伍断层现象突出。”回忆当年,当时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杨玉良感触颇深。

  “要想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只能走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的道路。选择一些基础较好、对行业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高等学校和学科,通过重点建设,使它们率先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决定实施“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

  “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985工程”正式实施。

  与“211工程”相比,“985工程”的建设目标更明确、内涵更全面、改革和投入力度更大,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支撑,为高等学校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自启动以来,先后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工程”、39所高校进入“985工程”。

  培养拔尖人才,承担科研重任

  2005年9月16日,一张特殊的“嘉奖令”从教育部、财政部发出:“对中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予以表彰,每校奖励2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作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南大学“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取得重大成果,均摘取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举打破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局面。

  雨后春笋般的成果涌现出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量子容失编码,研究成果4次被评为国际物理学重大(重要)进展;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等三大研究报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的学者人数,1998年还是个位数,2000年就超过了30人次,这些学者都成为了各学科的骨干和带头人。”南开大学教授黄唯平说。

  从“211工程”到“985工程”,我国高水平大学办学实力全面提高。1995年到2011年,“211工程”学校校均科研经费从0.36亿元增加到6.73亿元,“985工程”学校校均科研经费从0.65亿元增加到12.48亿元;“211工程”学校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增长了10多倍,“985工程”学校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超过60%。

  协同创新,是深化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选择。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同年,我国启动实施“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内部与外部创新力量的融合发展。

  “国家实施重点建设以来,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培育高水平学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下基础。”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建设“双一流”,走向高等教育强国

  “211工程”“985工程”实施以来,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加速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来源。

  中南大学首创的中国浮选脱硅氧化铝生产工艺,将我国铝资源的经济利用保证年限由10年增加到60年;东北大学开发的超级钢代替微合金钢应用于汽车工业,成功开辟了节省合金元素、大幅提高性能的新途径;浙江大学成功研制集散控制系统等产品,打破国外在高端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推动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总体方案》,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都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到“双一流”建设,党和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奋起直追,我国高等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感悟初心】立德树人 创新发展

赵婀娜

  高等教育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建成现代化强国,离不开一批高水平大学的支撑。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建设重点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带动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重点建设道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迅速缩小了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

  “211工程”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它所确立的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抓住了高等学校建设的关键。同时,“211工程”建设体现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要点,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探索了一种有价值的模式,也为加快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985工程”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即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改革和投入的力度也更大,实行“长期规划、分段实施、动态管理”,体现了对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律的自觉遵循。

  进入新时代,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着眼国内,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这些都呼唤我们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到强,培养更多各类创新人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坚持立德树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亲历者说】跨越世纪的教育工程

郭新立

  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重点建设,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方向。世纪之交,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是一个重大命题。“211工程”“985工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启动实施的跨世纪教育工程。

  1991年动议“211工程”的时候,我恰好是教育部的一名主任科员,此后一直参与“211工程”“985工程”的论证和建设工作,后来担任这两个项目的办公室主任。

  回想当年做规划、搞验收的日日夜夜,从一开始,大家就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就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国家发展。按照“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要使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成为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骨干和示范。“985工程”启动实施后,目标更加明确,范围更加集中,内涵更加全面,投入更加有力,以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为载体。

  “211工程”和“985工程”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承担重大基础性研究任务、产出原创性理论成果和标志性创新成果、解决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211工程”和“985工程”在服务国家发展中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作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决策部署,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新篇章。我们探索出的重点建设大学模式,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我深深体会到,国家的强盛需要世界一流大学来支撑;而国家的强盛,又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最根本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我对此充满信心!

(作者为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延伸阅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里程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6日 15:1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