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不畏浮云遮望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014786f8ce3f4d73b8aa4c4dbfe1e6f2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名言是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习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话的出处,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于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是见到了成效,起到了富国强兵作用的。但因为新法的推行触动了大官僚地主阶层的利益和保守派的观念,也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等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终在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中宣告失败。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傅、舒王,谥号为文,世称王文公。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主要是因为变法而被世人所熟知的。但实际上,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在哲学、经学、文学、文字学等方面,他都有着极其卓越的建树。特别是在文学方面,他更是足以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少数几个作家之一。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逻辑严密,说理透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精炼严谨,选语用字,间不容发,在宋代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而这首《登飞来峰》,正是王安石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诗歌题为《登飞来峰》。对于王安石诗中所提到的“飞来峰”以及“飞来峰”上的“千寻塔”到底在哪里,向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以及坐落山上的理公塔,另一说是绍兴林山的飞来峰以及坐落其上的应天塔。从地势地貌以及塔的高度来看,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高度太低,只有168米,且山上的理公塔为实心塔,无法登临,所以诗中的“飞来峰”指的应该是绍兴林山上的飞来峰,“千寻塔”指的应该是坐落其上的应天塔。应天塔始建于晋末,自建成之后,就吸引了当时以及后世游览者的兴趣,成为当地的名胜之一。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时年30岁的王安石任浙江鄞县知县期满,返回江西临川,途经此处,登高望远,有会于心,于是写下了这首不朽的传世名作。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9日 08: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