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6ea2e9d16f4d4983850f86b88d6ec2ff

  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一名句。习总书记说:“苏轼在《思治论》中说:‘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这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很多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出自苏轼的《思治论》。

  关于苏轼,我们此前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在这里只特别说明一点,就是苏轼是一个多方面的人才,只不过他多方面的才能都被他盛大的文名所遮蔽,这实在是一件有些遗憾的事情。今天的研究者,在西方“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的四分法框架内,基本上只关注纯文学性质的作品。实际上,古代的文人与士大夫阶层是高度重合的一个群体,而古代士大夫着力最深的文章恰恰是政论;而要说宋代政论写得最好的,苏轼绝对是首屈一指。从他所留下来的政论文章来看,他对于治国理政,是有一套完整而稳健的方法的;其于世道人心,也是有深刻的洞察的,假如神宗能够任用苏轼,或者中国文学损失了一个文学天才,但收获的可能是当时的苍生之福,也未可知。

  这篇《思治论》,就是苏轼政论文的代表作品。苏轼做这篇政论的时间是宋仁宗嘉祐八年也就是公元1063年,当时苏轼36岁,正在凤翔任职。此前,仁宗朝也曾经发布过很多政令,希望改革,其中比较大的一次,就是由范仲淹、富弼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但效果都不理想。苏轼有感于此,于是写了这篇《思治论》,希望对朝廷有所裨益。

  苏轼所发的议论,针对的是北宋特别是仁宗一朝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情况,但议论中所含有的那种谋定在先,而后就应当坚定不移地去执行的见解,无疑是易地易时而皆然的道理。所有的变革,都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或观念,都不会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当今中国也是如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我国的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越是到改革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向前,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面临各种风险挑战,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确的方法只能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定不移地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9日 08:18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