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详解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33be1f09e671492995aceef88997c1a4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名言是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中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庄子·人间世》,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比较简单,而到事情快要结尾的阶段,想要完成原来预期的计划,达成预期目标,就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了。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生于约公元前369年,卒于约公元前286年,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们一般将老子与庄子并称为“老庄”,将他们视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确实,庄子对老子的态度是拳拳服膺的,在自己的著述中,庄子也经常援引老子的话语,他的学说深受老子的影响是确定无疑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庄子在受到老子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独立性,与老子的学说构成了明显的差异。最核心的差异,就是老子学说的根本指归其实与法家、儒家、农家等大多数思想家是一样的,目的都是建立一套理想的政治,因此都属于伦理政治型哲学,但庄子的根本指归却是求得“逍遥”也就是心灵的绝对自由。正是这个不同,造就了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其特殊的地位,以及他对后世审美文化的极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庄子同样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用王从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其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其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庄子的作品收录在《庄子》一书中。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对于这三十三篇的真伪,大多数学者认为《内篇》七篇为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和《杂篇》为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可以这样说:《庄子》是一部辑录了以庄子为中心的原创理论,又包括其门人、后学某些发展变化了的思想的庄子学派的文集。

  具体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这句话,其相对完整的上下文是:“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人们以巧智竞技斗争,开始于公开透明,后来变成隐晦暗算,最后发展成阴谋诡计;人们聚会饮宴,一开始总是规规矩矩,后来变得言行失当,最后发展为荒唐混乱。所以说一切人和事都是这样。人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还相互包容体谅,后来就相互轻蔑鄙薄。最后一句话点出了庄子要说的实质性内容:做任何一件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比较简单,而到事情快要结尾的阶段,想要完成原来预期的计划,达成预期目标,就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了。其寓意就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后来,这句话也被人们引申为开创事业当中,就是说,任何前程远大的事业,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微不足道,但是完成的时候一定会变得非常巨大。

  庄子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老子相通的。他们都从宇宙自然的层面来观照世界,探索“天道”与“人道”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我们都读过老子《道德经》当中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庄子的这句话也正是对老子理论的进一步阐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道”是一个简单的点,而恰恰是这个简单的点,又衍生出万事万物。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有过更加详尽的解释:先有无极,而有太极,太极生为两仪,两仪经过阳变阴合,出现五行。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可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符合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规律。

  回顾我们党的峥嵘岁月,同样也印证着“作始也简”“将毕也巨”的道理。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此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在此期间,又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教训。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政局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政治力量十分渺小,甚至微不足道。所以有人在回忆当年历史时感慨地说:“‘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就从此开始了。从建党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到如今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当时嘉兴南湖上的古旧红船到扬帆远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巨轮。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奋斗历程正是对从“简”到“巨”的生动阐释,彰显出蓬勃旺盛、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在《庄子》的语境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是带有一种忧患味道的。这种忧患是有其深刻的道理的。从历史来看,许多政治力量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而最终走向覆亡的经历。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例。李自成出身贫寒,童年时做过牧童,成年后为银川驿卒。明末财政困难,裁减驿卒,李自成被裁汰后无以为生,几经辗转后参加了闯王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作战勇敢,有勇有谋而受到高迎祥的重视,很快在义军中脱颖而出,被封为闯将。明崇祯八年,义军各部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崇祯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突围而出。在豫陕边区的商雒丛山中蛰伏数月之后,李自成在崇祯十二年东山再起。崇祯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突围后进入河南,几乎陷入绝境。当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自成采纳了李岩提出的“均田免赋”等口号,并到处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这就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戴,起义事业也获得了根本的转机。在很短时间内,李自成的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起义军中的绝对主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最初的起于青萍之末,到后来的鏖战中原,到谋取西北、建立大顺政权,再到后来的攻陷北京,力量一步步壮大,是完美地演绎了“星火燎原”的过程的。但是,随着力量的壮大,队伍也就变得不那么纯粹,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因为约束部将不利,导致吴三桂投降清军,起义军终于在明军与清军的夹攻下溃败,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最终宣告失败。郭沫若鉴于历史兴亡的教训,在1944年3月19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文章发表之后,立刻受到了毛泽东的重视,指出要在李自成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将其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满怀胜利的豪情从西柏坡向他阔别31年的古都北平进发。登车前,他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历史已经证明,共产党不是李自成。我们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的世界,同时也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但是,我们切不能因此就丢掉忧患意识,放松警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只要我们党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检视自己,不掩饰缺点,不文过饰非,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就一定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8日 15:49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