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吾心信其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760b37fbfa774fc5ad82b6ea78236bee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一名句。习总书记说:“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出自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意思是如果我们坚定信念,认为一件事是可以做成的,那么即使是移山填海这样的事情也终究可以做成;反之,如果我们认为一件事是做不成的,那么即使这件事就像翻翻手掌、折断树枝那样容易,也没有个成功的日子。要稍微解释一下的是,“折枝”是个典故,来自于《孟子》,原文是“为长者折枝”,常见的翻译有三种:替老年人折取树枝、为老年人按摩、向老年人弯腰行礼,这里我们采取第一种,也就是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说法。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从心理建设角度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实业计划》,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最初用英文发表,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民权初步》,又名《会议通则》,是一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述,叙述了政府的组织运作和普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应当把握的具体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政治思想,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总之,在《建国方略》里,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政治三层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详细设计,被民国政府标榜为立国的第一指导纲领。尽管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历史情况所限,中山先生的许多构想在当时很难付诸现实,但是,这一伟大构想,体现了他对振兴祖国的热忱,且具有在未来实现的可能性,是一份标志性的重要史料文件,同时也是研究民国史近现代史的必读经典,在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具体到“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这句话,则见于其《孙文学说》,其相对完整的上下文是:“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政治的兴衰成败,取决于人心的振作或萎靡。如果人的内心相信事情可以成功,则移山填海的难事也能做成;相反,如果内心不相信其可行,那么即使是易如反掌的事也会很难做成。心理活动的作用非常大,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情和现象最终都可以归之于心,心是人世间万事的本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8日 11: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