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天下之事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f507badda88b4ba588a57273ab375a51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这句名言是2019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出自吕祖谦《东莱博议?葵丘之会》。

  吕祖谦(1137年—1181年),字伯恭,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吕祖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人称“小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吕祖谦出身“东莱吕氏”,家世显赫,家学渊源,幼年随父亲到福建、临安等地任所,先后师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等人。《宋元学案》称:“先生于学,博综诸家。”吕祖谦出身于一个极其显赫的官僚世家,其七世祖吕蒙正、六世祖吕夷简、五世祖吕公著、高祖吕希哲、曾祖吕好问等,皆是位高权重、声名显赫,乃至彪炳史册的大人物。吕祖谦最初凭借门荫入仕,由将仕郎起家。不过,自幼聪颖过人的吕祖谦并不愿意顺着这条捷径走下去,而是选择了科举仕进这条令人尊敬的正途。他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考中进士,此后累迁至秘书省秘书郎,并兼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奉命重新修定《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七月二十九日(1181年9月9日),吕祖谦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追谥“成”,后改谥“忠亮”,配享孔庙。

  应当说,吕祖谦的话语,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实。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在纷繁交错的势力大背景下,国家间的强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变化的,想要停在当下,得到的就只能是后退。清王朝时期的中国是最好的例子: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自以为“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寸板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入口”的闭关锁国政策之下,彻底封锁了中国的耳目。随着道光二十年一声来自大海的响炮,这个坚守到最后的古文明的国门被彻底轰破。当我们眼中的那些蛮夷之国运用“奇技淫巧”快速发展之时,我们自己却再也迈不出一步。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与苦痛,又何尝不是闭关锁国而落后挨打的结果呢?

  《礼记·中庸》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规划是国家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与归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是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引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指导、不懈奋斗分不开的。由此,中国方能彻底摆脱积贫积弱的状况,以伟岸的身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越到此时,就越是要牢记“不盛则衰、不进则退”的道理。前进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时代的快速发展、局势的瞬息万变要求我们主动谋求发展进步,积极跟随时代脚步。在时代的挑战面前,逃避带来的唯有落后,只有积极进取谋求发展,方能乘时代之长风,在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中劈波斩浪,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8日 14:19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