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播音员雅坤。
我讲述的文物,是抗日英烈蔡良在1937年至1940年,写给家中父母及兄长的家书,其中有6封收藏在四川省建川博物馆,还有部分由个人收藏。
蔡良,原名欧阳景秀,曾任新四军军需处会计科科长、第一师供给部部长、华中地区税务局局长。1942年,因公殉职。
1929年,19岁的蔡良在家乡——江西万载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些家书,有的用毛笔写在“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信牋”上,有的用钢笔写在巴掌大的便笺纸上。四川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分析说,这些信都是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寄出来的。
樊建川:他只有一封信是用的司令部用牋,其他的信有的巴掌大,有的大一点,尺寸不一,纸张的材质不一,有的就像那毛边纸,有的甚至是草纸……这说明蔡良在战火纷飞的辗转之中,抓到什么纸就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艰苦,和物质的短缺。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在中流砥柱馆用三个展柜专门展示蔡良家书(摄影:刘涛)
从信封的邮戳上,可以看到蔡良跟随部队在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地的战斗足迹,家书中字里行间,誓将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决心、期盼家国安宁的强烈愿景力透纸背。跟随蔡良家书,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
蔡良的家书里记录了他跟随部队在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地的战斗足迹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平津失陷,华北危急!1937年11月8日山西沦陷。当时,蔡良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山西临汾,他在11月5日的家书中写道:
蔡良家书节选:
“我们只有坚决抗战到底才能使中国不至于亡国,才能光复失地,望哥哥及父母大人不但于暂时不想我回来,就是你们在家里,在地方上也要努力为国家工作。”
蔡良在家书中叮嘱家人努力为国家工作
蔡良的家书,要么写给父亲,要么写给两位哥哥。他始终鼓舞家人一同抗日。1938年4月28日,蔡良在家书中再次叮嘱家人,“参加各种抗敌工作”。
蔡良家书节选:
“特别是在此国难非常时期,除耕种以外,尽量进行抗敌救国的一切工作。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也是国家一份子,应该参加各种抗敌工作。”
特别是在此国难非常时期,除耕种以外,尽量进行抗敌救国的一切工作。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也是国家一份子,应该参加各种抗敌工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中国军队在长江南北两岸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在8月17日的家书中,蔡良提到自己患病不能久坐,但仅此一句,大部分文字都是急切地将抗战前线的紧迫形势告知家人:
蔡良家书节选:
“现在日本强盗已打到我们江西来了,于阳历7月25日占领九江,敌人企图有向湖南进攻,夺取武汉之目的……我县是否准备好了,组织好了,不要敌人来时惊惶失措,应该处处防御,处处抵抗,才能战胜敌人。”
蔡良在这封家书中写道:“日本鬼子不驱出中国去,儿就不回家,誓死为抗战奋斗到底!”
正像蔡良在信中所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武汉会战期间,中国军民联合起来,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军25万7千多人,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田利军说:
田利军:武汉会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大量歼灭日军,建立根据地,把人民动员起来。这样就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浙江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张雄收藏的蔡良家书(摄影:陈瑜艳)
蔡良的部分家书、信封、回执等还被浙江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张雄收藏。在1937年1月23日的家书中,蔡良告诉家人,他于1935年到达了陕西,已在延安府师范学校肄业,与人合伙在肤施县南门内开店: 顺兴栈号。还告诉父母,“小儿景秀现改学名蔡良”。张雄分析:
张雄:他其实是进了红军大学,出来以后“做生意”,实际是在红军的一个地下工作站,1936年下半年,西安事变爆发以后,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这个时候慢慢不再对红军、对共产党围追堵截,他们才开始写信回去。
1937年1月开始,蔡良短时间内连续写了多封家书,可见这位年轻红军战士在有了通信条件后,是多么迫切地想与家人取得联系,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对亲人们的思念。
在1937年2月28日的信中,蔡良感激父母兄长在家里非常困难的情况送他读书,而在父母膝下尽孝和保家卫国之间,他不得不选择后者,他说“若国不能保,家也亦不能存!”:
蔡良家书节选:
“父母双亲大人:小儿自离别家庭以来,转瞬不觉八九年之久了!在这个时期中儿无日不想家中之事,及挂念大人养生之恩。小儿不能抽身回家来补报,这是儿子不孝之至。但小儿因国事重大,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激烈之际,要把中国灭亡,要把中国人民做他的奴隶……若国不能保,家也亦不能存!”
“先有国、后有家”,蔡良是无数舍身为国的共产党人的缩影。一封封质朴的家书里,让人看到的是信仰的力量。
破损的纸张,不再清晰的字迹,岁月流转,却不曾让这些年代久远的家书褪去色彩。家书传递出的家国情怀也深深影响着后辈们。
蔡良的侄孙欧阳晖龙说,蔡良的家人一直住在江西省万载县白水乡,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做贡献被作为家风传承。
欧阳晖龙:我小爷爷参加了五次反“围剿”,还参加了长征,参加了抗战,九死一生。小爷爷这种精神一直在鼓励着我们。我现在承办了一家合作社,带领农民种植百合,这是我们白水的传统产业,我要为我们的家乡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蔡良在家书中写道: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为抗日救国之工作,暂时不能奉命抽身回家来,望大人不必挂念……(摄影 陈瑜艳)
在每封家书的中,蔡良都会写上期盼家里“清泰平安”,祝福家人“福安”。如今,故乡土地上的百合花儿争相绽放,乡亲们日子也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伍稀:我是四川省建川博物馆讲解员伍稀,出生于1996年。我每讲解一次蔡良的红色家书,就感觉离这位为了家国天下奔赴前线的热血男儿更近了一步。他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誓死抗战的热血壮志,而我要把他家书里的家国大义,讲给更多的人听,记住蔡良家书中的嘱托,要努力为国家工作!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