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红色印记》第58集:傲雪红梅永绽放

微信扫一扫 ×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张凯丽。我要讲述的这件文物,是红岩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的一封“托孤”信,写于1949年8月26日。彼时,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不时传到重庆渣滓洞监狱里,在狱中的江竹筠隐隐感到自己可能会倒在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于是,她写下了这封特殊的信。

△“江姐”江竹筠的托孤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如今,这封信被收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粗糙的毛边纸面上,笔迹的颜色深浅不一,还有好几处涂改的痕迹,字里行间,有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有对年幼儿子的牵挂,透露出“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和“钢铁铸成”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

  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富顺县。因家境贫寒,她10岁就进入袜厂当童工,后来辗转重返学校,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

△江竹筠入读国立四川大学时的入学登记表

  抗战爆发,江竹筠和同学们一起涌向街头、走进田间,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活跃分子。1939年,19岁的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25岁时,江竹筠与地下党员彭咏梧结婚,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后来承担起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分发投递工作。她待人温和,关怀同事,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

△江竹筠与丈夫、儿子的珍贵合影

  1948年1月,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在领导下川东地区的武装斗争时不幸牺牲。为了引出江竹筠等其他共产党人,敌人将彭咏梧的头颅砍下,悬挂示众。

  失去爱人的悲痛并没有将江竹筠击倒,不久,她向组织提出,回下川东地区。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离开重庆前,江竹筠抱着幼小的儿子失声痛哭。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壮曾回忆说:

  彭壮壮:是奶奶小时候的同学,在地下工作中的战友,何理立奶奶给我讲的,给我讲到1948年的春节,那时候我奶奶从下川东地区回到重庆,当天的晚上,奶奶一直抱着我的父亲(彭云)哭个不停,然后奶奶就问何奶奶说:你说一个两岁的小孩,能记得自己父母的长相吗?过了十几分钟,奶奶告诉何奶奶,我的爷爷已经牺牲了。奶奶自己很快也还会回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工作。那也就意味着,她和我爸爸(彭云)也可能是一次永别。

  革命的道路曲折而艰难。因叛徒告密,1948年6月,包括江竹筠在内的一批同志在万县被捕,被关进了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为撬开江竹筠的嘴,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了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他们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使她无数次痛得昏死过去,又被凉水浇醒。如此反反复复,却一无所获,他们得到的只有江竹筠的厉声斥责。

  电影《烈火中永生》片段:

  敌军:不说?不说再钉!十个指头都钉上!

  江姐: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渣滓洞监狱审讯室内摆满了各种刑具

  江竹筠的坚贞不屈和英勇斗争,激励着整个渣滓洞的难友。他们隐秘而自发地为“江姐”送去慰问,大家称她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主任艾智科说,即使身陷“人间地狱”,江竹筠也在勇敢斗争。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主任 艾智科:她有一个无比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这个在江竹筠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而且她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候,在面对渣滓洞的酷刑、面对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摧残的时候,仍然表现出了非常坚强的意志。

△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

  1949年,解放军捷报频传,身在渣滓洞的江竹筠却预感到敌人可能会在最后进行疯狂的屠杀。已经失去丈夫的她,心中最为牵挂的还是尚未长大的儿子。8月26日,拖着受刑后还没有完全康复的右手,她悄悄藏起吃饭的竹筷,削尖做笔,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墨,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艰难地写下了这封“托孤”信: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绝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在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临刑前,江竹筠身上唯一带的就是儿子的照片。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逃跑前,制造了屠杀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重庆“11·27大屠杀”。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逃跑前,制造了屠杀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重庆“11·27大屠杀”。

  如今,每到初春,歌乐山上漫山遍野红梅花儿盛开,好似表达着对革命者凌霜傲雪、无惧牺牲、英勇斗争的礼赞。

  甘雅娴:我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讲解员甘雅娴,出生于1993年,今年28岁。从小时候起,就听长辈们给我们讲“江姐”的故事,她那种面对酷刑不畏生死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我,那种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随时牺牲的信念,也深深感染了我。工作后,每当我在展厅当中跟游客们讲起这些红色英烈的革命故事的时候,我都会一次一次被他们的感人事迹所洗礼。我们现在的人们要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加倍地努力工作,牢记使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3日 07:40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