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抗日战火硝烟已经远去,这些家书记载了血与火的历史,承载了绵长醇厚的骨肉亲情,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血洒战场民族英雄们的家国情怀。纵然家书的纸张已被岁月浸染成枯黄,但它所呈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却永远不灭。

赵一曼:生命最后的嘱咐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赵一曼毅然决然地抛下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她深知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家人再见,临行前,留下母子二人唯一合影。
    1935年11月,在反日伪军“讨伐”战斗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率部与日军激战,不幸受伤被俘。1936年8月2日,敌人把赵一曼押到珠河县公开处决。临刑前,赵一曼向敌人要来纸和笔,为自己最为牵挂的儿子写下了这封遗书。之后凛然就义,年仅31岁。

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

这封家书是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家书透露出左权将军对刚刚投身革命的亲密伴侣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生离死别的女儿,这个沉默刚毅的军事指挥员在家书中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
    1942年5月,日军接连向晋东南根据地发动“总进攻”,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吉鸿昌:光明正大 从容赴死

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下了给妻子和亲友的三封家书,信中写道:“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表明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本质的清醒认识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随后他从容走上刑场,以手指为笔,写下浩然正气的就义诗,并慷慨陈词:“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39岁。

胡孟晋:望妻进步共抗战

1939年11月28日,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秘书胡孟晋,结束了在家乡舒城的两个月假期,即将返回前线。面对依依不舍的妻子张惠,他强忍离别之伤痛,写了一封辞别书:“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比)个人前途重要……”
    抗战胜利后,胡孟晋随新四军北迁,此时他已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后于1947年夏逝世。他的妻子张惠仅用一床棉被,自行千里北上将烈士遗骸运回家乡。

“刘老庄连”烈士李云鹏:誓与敌寇血战到底

“刘老庄连”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老红军连队。抗日战争期间,该连为掩护我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上千日寇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
    指导员李云鹏写作的这封家书距牺牲不足一年。信中,李云鹏表达了念家思亲之情,含蓄表达了抗敌虽辛苦,但“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战斗豪情。信中还介绍了他的几位同乡、亲友兼战友的一些情况。在战壕里,李云鹏还写出了给营首长的战斗报告,表达了他们誓与敌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