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导读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的十年,是逐渐转变的十年,是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开辟出的一条正确道路,是植根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情民意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主题书架本期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外交关系五个方面解读中国的十年,展现“书中的政府十年”。

&《中国文化强国战略》

        本书是继《六中全会决定》颁布后,首本全面、系统地阐述如何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著作。全书结合《六中全会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承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它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和谐文化

        “和”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内容十分丰富。
        当今时代和当今世界都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危机,即文化观念的偏差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种关系失调造成的危机。

&《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民族工作》

        全书以写实的手法、严谨的文风,充分运用生动的事实、鲜活的例证、翔实的数据、透彻的说理,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民族工作摆上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理念、决策部署、工作实践,系统总结了10年来民族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就和新经验。

一、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有作为主流方面的成绩和进步,又有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形势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二、我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民族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三、科学发展观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普遍性的重要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既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因而是我们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和平•和谐•合作:中国外交十年历程》

        《和平•和谐•合作:中国外交十年历程》分别从外交思想的发展、外交战略与布局的完善、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软实力”与外交为民等五大编内容开始全面介绍中国外交十年的艰辛历程。

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封闭的门户,内忧外患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二、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这个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