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城市风光。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中)在栾川县调研旅游产品。

洛阳市市长李柳身(中)调研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区域开发项目。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洛阳白马寺国际佛殿苑。魏勤英摄

国际旅游小姐汇聚洛阳。高均海摄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武则天时期的明堂和天堂建筑。

洛阳黄河小浪底大坝。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夜景。赵树宴摄
5000年的文明史,为洛阳留下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近年来,洛阳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精心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旅游品牌,着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1年3月,洛阳市打响了“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一年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已经成为洛阳人民关注的热点、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洛阳市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目标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洛阳建成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宜居宜游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
人文洛阳
文化源远流长 特色无与伦比
洛阳作为全国著名古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人文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源头性,这里开启了第一扇华夏文明之门。被誉为“万典之祖”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洛阳是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二是独有性,这里是十三个王朝的帝宅之乡。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上百位帝王在此执政,城市史4000多年,建都史1500多年,在中国所有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三是文化性,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测量仪器——地动仪均发明于此。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农业科技专著《齐民要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均著作于此。四是融合性,这里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自古就是万商辐辏、文化荟萃之地,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在这里融合,创造了儒、释、道共生的文化奇观。
宜游洛阳
文化遗存壮观 自然生态宜人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现代城市景观与园林景观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洛阳旅游最大的特点。来洛阳旅游,一定是一次历史文化之旅。悠久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洛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2处,馆藏文物40万件(套)。来洛阳旅游,一定是一次自然风光之旅。洛阳北有黄河及小浪底-西霞院风景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西有“黄帝密都”青要山、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花果山;南有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老君山和“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以及木札岭、陆浑水库、伏牛山滑雪场等风景名胜。来洛阳旅游,一定是一次牡丹之旅。“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花色奇绝,艳冠群芳,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200多个品种。每年4月花开时节,洛阳城花如海、人如潮,万人空巷。来洛阳旅游,一定是一次美食之旅。洛阳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豫菜的重要发源地。豫菜融汇南北名菜所长,品种繁多,讲究中庸、兼和,具有浓郁醇香的特点,适合各地游人的口味。2011年,洛阳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一是以传统旅游景区改造提升为抓手,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园区。二是以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契机,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产业园区。三是以国家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为契机,打造一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四是以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为载体,打造一批牡丹文化旅游工程。五是以丰富游客文化生活、延长游客在洛游览时间为目的,打造一批精品演艺项目。
产业洛阳
共和国老工业基地 新兴产业之都
工业兴,则洛阳兴。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洛阳吹响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号角,着力以招商引资引外力、以发展民营增内力、以改革改制激活力、以科技创新添动力,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硅光电、新材料等五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格局,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呈快速勃兴之势。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十二五”期间,洛阳将凭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积极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品牌。具体思路是: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制造工艺和产品高端化,做大做强五大战略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硅光电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电力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投资洛阳
对外全方位开放 对内着力环境优化
近年来,洛阳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洛阳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副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众多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处于中国东西贯通、南北过渡的居中地带,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二是资源优势。洛阳是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全市总装机容量达900多万千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境内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其中钼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三是环境优势。近年来,洛阳以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环境创优年”、“作风转变年”等活动,成功入选2011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四是政策优势。洛阳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外来投资投向重点产业项目的意见》、《关于促进轴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硅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的意见》等10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外来投资者以各种方式投资重点产业领域。
民生洛阳
市民安居乐业 城市平安和谐
多年来,洛阳市坚持以“福民强市”为总体目标,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大力实施民生改善攻坚战,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着力缓解住房难、住房贵问题。二是着力缓解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三是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着力缓解就业难、社会保障难问题。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之城。近年来,洛阳围绕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着力打造“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魅力洛阳。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伴着穿城而过的洛河水,兴建了河南省最大的带状城市开放性游园——洛浦公园,既彰显了洛阳城的灵动与大气,又为市民休闲、锻炼提供了最佳场所;建成了占地3000多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在城市周边建成了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四大森林公园,营造了洛阳的“城市绿肺”和“生态摇篮”。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