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第十一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3年1月20日)

  王明方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十届省政协的五年,是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我省人民政协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常委会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坚实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进共识。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纪念庆祝活动,不断巩固和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化对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认识,为建设美好安徽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注重在谋划工作中深化共识,认真协助省委对全省各级政协工作进行调研检查,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民政协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深入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的学习培训,成立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不断丰富履职实践,协调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我省人民政协事业的创新发展。

  以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提升水平,服务大局。通过完善党组中心组、主席会议专题学习等制度,建立常委会议学习讲座、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会、委员学习研讨班等常态化学习机制,带动形成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格局,营造注重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深化思想建设中增进共识,进一步提升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扩大影响,营造氛围。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不断改进人民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人民政协的履职成果和广大委员的履职风采,为人民政协事业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服务科学发展的成果更加丰硕

  助推加速崛起。为推进我省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我们五年一以贯之,持续建言。通过举办高规格专题论坛,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和委员专题座谈会,会同苏浙沪三省市政协在全国政协全会上联合发言,为我省全面融入长三角、皖江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发挥积极作用。把握我省“十二五”发展战略,围绕“加快做大做强我省主导产业”召开资政会,会议形成的建议案为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奠定良好基础。五年来,我们还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皖北发展、促进合芜蚌试验区建设等重点课题,运用资政会、常委专题协商会、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等履职平台建言献策,为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

  助力文化繁荣。为促进我省走出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发展繁荣之路,及时召开“促进文化强省建设”专题常委会议,多条意见建议进入省委决策;围绕省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此外,还通过举办皖粤、皖浙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广泛征集文史资料,精编《共和国亲历亲见亲闻》、《百年安徽风云》丛书,出版《安徽人民政协简史》,《江淮文史》走进上万个农家书屋,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更加突出。

  助建生态文明。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一些意见建议被吸纳到省委、省政府《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中。持续关注水环境保护与利用,会同长江流域十三省市政协就长江水环境保护问题,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意见建议;举办专题论坛,建言巢湖水污染防治问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促成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成为全国第一个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太平湖纳入我省首批国家湖泊保护试点。

  (三)促进社会建设的成效更加明显

  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运用多种方式,反映各方意见,表达各方诉求。十届省政协共收到提案4374件,立案4353件;编发各类社情民意信息1784期,省领导批转批办99次;收到大会发言626篇,121位委员作了大会口头发言,省领导批示89篇。组织协调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在国家层面反映我省人民群众的期盼诉求,共向十一届全国政协提交提案384件、大会发言70余篇,一些意见建议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同时,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大力推进政协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宽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通过政协组织了解和反映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渠道。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注重发挥界别优势和专委会基础作用,围绕关系民生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视察,组织座谈讨论,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议政建言。同时,经常组织各界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促成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的民生工程,以及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委员优势,连续举办部分县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开展送医下乡、捐资捐助等活动,倾情为民办好事做实事。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履职重要内容,召开专题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就夯实社区服务管理基础、创新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等问题协商议政,所提意见建议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开展民营经济法制环境、涉法涉诉信访情况、人民调解工作等专题调研,积极推动我省社会管理工作创新。

  (四)团结民主的主题更为突出

  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密切与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支持他们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协商讨论和省政协的重要活动,做到提案重点督办,发言重点安排,社情民意信息重点报送,使政协更好地成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议政、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

  广泛开展界别活动。注重发挥由界别构成的组织优势,及时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传递给社会各界,对社会各界利益诉求进行系统分析和协商讨论,使政协更好成为党委、政府了解和汇集界别民意的桥梁纽带。建立和完善界别视察、界别提案、界别召集人等制度和工作联络机制,先后开展各类界别活动140余次,不断增强各界别团结联系本界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开展民主监督。在思想上,深化对政协开展民主监督的认识;在工作上,积极探索扩大民主监督实效的形式。注重运用和完善已有形式积极开展监督活动,并不断探索特约监督和巡视督查等监督形式。加大提案监督和协商办理力度,力求使政协民主监督能更好地推动工作落实、改善政务环境。受省政府有关部门委托,连续两年组织委员巡视评估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视察督查,进一步推动民生工程的实施。推荐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担任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政风行风评议员、特邀监督员等,直接参加民生工程规划论证等活动,产生了良好效果。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宣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维护我省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着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安徽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落实为抓手,进一步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对外交往联谊。支持港澳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建立省政协港澳地区委员联络组和召集人制度,定期走访看望港澳委员,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各界的联系。积极主动开展皖台交流活动,密切与台湾知名社团、人士的友好往来。参与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为拓展与国外政府、民间社团组织的联系交流贡献力量。

  (五)开展工作的制度机制更富活力

  建立服务大局“直通”机制。积极主动与党委、政府沟通,使政协工作与全省发展大局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同频合拍,并适度超前谋划和开展调研,有效提升了政协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从而保障履职成果能够直接进入党委、政府决策之中,转化落实于决策实施全过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资政会建议案,成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重要参考,被省委张宝顺书记誉为政协发挥作用的“成功范例”。五年来,围绕全省发展大局,经过深入调研,常委会先后提出了10份建议案,都成为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积极推进和规范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协助制定《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全体会议集中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工作格局。探索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形式,邀请公民旁听政协会议,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人民政协发挥作用情况。

  加强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在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专门委员会活动等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密切与省政协委员联系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省政协委员视察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活动的意见》,修订《提案工作条例》等,及时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规范,将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规定。在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尊重和保护政协委员民主权利以及促进建言成果的转化落实反馈等方面,逐步形成操作性强的规范体系。

  (六)自身建设的举措更加务实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委员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设立专事委员学习联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委员的服务联络和学习培训,改进对委员活动的组织协调。完善委员履职动态管理,适时开展评选表彰等活动。坚持走访看望委员,开展“界别活动周”和“委员活动日”,加强老委员联谊,切实增强广大委员对政协组织的向心力,委员履职热情更加激发,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大力加强机关建设。注重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等活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加强政协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持续推进效能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机关为大局服务、为委员履行职能服务、为基层政协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

  增强工作整体合力。定期召开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秘书长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就全省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流研讨。协调省辖市政协组织力量参与省政协重点工作,安排县(市、区)政协主席列席省政协有关会议,形成整体协调、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有效加强了对基层政协的联系和工作指导。加大与全国政协和兄弟省(区、市)政协的交流交往,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就一些共同关注问题进行联合调研、协同推进。

  各位委员,十届省政协工作的成绩,是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十届省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如何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如何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和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专门委员会工作和委员队伍建设;如何进一步提高视察调研成效以及提案、大会发言的质量,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过去五年工作的主要经验

  五年来,十届省政协继承和发扬历届政协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人民政协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要原则,又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既是政协工作实践的理论升华,也是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我们要始终坚持、不断完善。

  (一)必须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政协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征,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人民政协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五年来,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人民政协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安徽省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和作用作出新部署。全省各级党委更加注重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来谋划推进,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各级政协组织更加自觉主动地维护和接受党的领导,党组有力发挥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促进广大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与党委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更加自觉地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

  (二)必须把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作为政协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实现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统领政协工作,做到政协的一切履职活动都围绕两大主题、服务两大主题、实现两大主题,努力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的议政氛围,积极畅通社会各界表达利益诉求和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着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发挥团结联合社会各界人士重要渠道的作用,坚持为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贡献力量,人民政协才能不断增强包容性和凝聚力。

  (三)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要求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最根本的大局。五年来,我们始终自觉把政协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自觉围绕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谋划和推进工作,坚持心系发展、情牵群众、维护和谐,积极发挥人才智力密集、社会联系广泛、政治渠道畅通的特有优势和作用,围绕群众所盼、党政所需、政协所能的一些重大问题,利用提案、建议案、调研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有效促进了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工作落实,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努力做到党委、政府着力重点在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智慧力量就汇集到哪里,人民政协才能彰显独特优势、体现重要价值。

  (四)必须把坚持履职为民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的固有属性,体现了政协履行职能的根本价值理念。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政协的履职实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紧紧围绕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议政建言,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以实际行动破解民生难题,增进百姓福祉,做好群众工作,使政协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多建民生之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政协工作才能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政协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创新是政协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完善制度机制是政协充分发挥基本职能的可靠保证。五年来,我们探索建立政协服务大局的“直通”机制,参政议政成果转化落实更加快捷;准确把握“三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逐步规范政治协商的内容、程序和形式;创新巡视督查等监督形式,寓民主监督于支持党政工作之中;健全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制度,各项经常性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创新专题协商等履职活动,增强议政建言的针对性;《政协论坛》更加贴近民生,“政协江淮行”坚持深入一线、走近群众,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勇于变革、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思路,政协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六)必须把加强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保障

  加强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五年来,我们坚持完善“五位一体”自身建设格局,在深化党派合作、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注重发挥界别特色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尊重委员主体地位,维护委员民主权利,强化委员责任意识,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委员深入实际、走向基层、贴近群众,在建设美好安徽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政协机关服务保障水平。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升机关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夯实人民政协履行使命的组织基础,政协工作才能不断增强创造活力,提升履职水平。

  三、对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十一届省政协的五年,是推进美好安徽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建议十一届省政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政协事业,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

  中共十八大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在全面把握十八大报告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的理解,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深刻领会中共十八大对人民政协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以其统领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理想信念、共同前进方向,巩固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着力抓好政协委员的系统学习培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切实提高广大委员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

  (二)大力促进美好安徽建设

  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选择加快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大课题履职尽责,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2013年,重点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召开资政会和常委专题协商会。

  (三)积极推动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渠道优势,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扎实有效地做好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愿望,关注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更加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的工作。 2013年,重点围绕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召开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

  (四)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中共十八大后,省委及时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我们要着重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完善协商制度,强化规范性。加强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协商,进一步明确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要求,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要丰富协商形式,扩大包容性。深入推进集中协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形式,充分反映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要提升协商质量,增强实效性。引导参与协商的各方面树立大局观念,提升自身素质,真正深入实际、认真思考,理性地表达诉求,负责任地提出建议,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思想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五)进一步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要按照“五位一体”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界别纽带作用、委员主体作用、专委会基础作用、机关服务保障作用的长效机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提案、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史资料等经常性工作,建立健全综合协调、信息沟通、绩效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县(市、区)政协工作的指导,密切与基层政协和委员的联系,加大对合肥以外省政协委员开展活动的协调组织力度,增强政协工作的协调联动和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加大对政协工作和委员履职活动的报道力度。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三十条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各位委员!

  兴皖富民大业召唤着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共十八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2日 15:38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