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探析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左家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摘要:如何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新途径,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结合实际,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载体以及教育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从而使学生党员的质量和素质得以提高,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以增强。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创新

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和先进分子,其数量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好坏和人才素质的高低。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我们在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和要求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模式,通过不断创新,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近几年来,我校基层党组织在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通过不断创新,逐渐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较好地增强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感和有效性,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与教育,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尽管大学生党员入党前都参加过马列主义理论小组与业余党校的学习,但是他们所具备的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有限的,加上他们都还年轻,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的教育的时间短,组织上虽然入了党,但对从思想上入党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新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较肤浅。因此,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我们通过建立校、院(系)、班三级理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党员组织对马列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讨论,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党在我心中”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主动邀请长期从事党务研究或实践经验丰富的的领导、教授上党课,开座谈会,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党员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自觉性,提高了他们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党校这块阵地,举办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培训班,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逐步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对党的基础知识、党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有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时,既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知名的教授和出国留学归来的青年教师党员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还可以组织观看针对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党课电教片或举办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等,使理论学习具体实在、灵活多样,从而使学生党员在学习中加深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新教育内容,突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成为适应能力强的创业型人才。为此,我们立足实际,狠抓落实,突出做到三个结合:首先是与专业相结合。社会实践教育要体现专业特色。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组织了支教扫盲,业务培训,送法下乡,科技扶贫等实践服务队,足迹踏遍江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谱写了新的篇章。其次是与时代相结合。先后组织了学生党员实践服务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村长助理服务团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我们还组建了“公民道德”实践服务团,利用自身优势,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再次是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利用假期、双休日,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宗旨的实践体验。

 三、创新教育载体,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经济形态,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且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全面影响,也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也使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对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展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内容,丰富学生党建工作形式,改进学生党建教育手段,增强学生党建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应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为此,高校应从机制、队伍、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积极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体系。具体为:首先是建立一种机制,要求校、院、班均要有网页,上下互动,资源共享。其次是抓好一支队伍。学校党委分管领导应亲自担任组长,各院系配有一名专职的信息员,各班级也有学生专门负责网络建设,定期交流,及时沟通,保证了各种信息的快速、准确。再次是创建一个红色网站。我校于2001年5月创建了江西省首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明德网”,“明德网”设有新闻中心、理论经纬、江财时政、党建之窗、财经隧道、人文方舟、精神文明、星辉江财等12个板块,寓教育于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校的明德网上有大量的政治理论文章,如“理论经纬”栏中,有“领袖著作”、“理论前沿”、“理论概念”、“专题学习”、“领袖风采”、“专题图片”等;在“党建之窗”栏中,有“党建论坛”、“党建导航”、“党史纵横”、“资料手册”、“党建问答”等,这些理论资料有的图文并茂,有的形象生动,对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当然,我们还通过“网络面对面”栏目,与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达到沟通思想,积极引导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优势,积极引导党员,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四、创新教育机制,规范大学生党员的行为教育 

党员教育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保证。为了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增强其党性观念,党组织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机制。几年来,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三有”、“四坚持”、“五建立”的明确要求。“三有”即教育有计划、活动有内容、工作有总结;“四坚持”即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民主生活制度、坚持谈心制度、坚持党课教育制度;“五建立”即建立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所担任的职务,兴趣专长等内容;建立学生党员汇报制度,学生党员必须每季度向党组织口头汇报自己的思想、学生、工作、生活等情况,每学期必须写1~2篇思想汇报;建立学生党员写实档案,定期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奖惩和参加活动等情况作如实记载;建立学生党员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党支部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协助低年级班主任积极参与该班级的管理,认真做好助理班主任工作;建立入党联系人制度,为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及时培养工作,要求学生党员都要负责抓好联系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及时发现、培养工作,深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及日常行为,及时把条件成熟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内来。通过这些教育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学生党员的行为,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党员的模范作用也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提出了“八个模范、十个一”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党员在参加政治活动、搞好专业学习、注重品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联系广大同学、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投身校风建设等八个方面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学生党员必须做到每学期精读一本马列理论书籍,组织或积极参加一个学雷锋活动小组,组织或积极参加一个理论学习小组,联系一个低年级班级,带动同学创建一个文明寝室,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帮助一名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学,组织带好一个早锻炼小组,组织或参加一次校园文体活动。正是有了这些创新性的教育机制,使得我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意识与奉献意识不断增强,爱祖国、爱学校、爱专业也蔚然成风,学生党员爱心传递的故事也不断涌现。

总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宋玲、沙洪成.以创新精神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4(18)

[2] 马艳萍.谈大学生党员管理模式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5)

[3]刘从富.建设新时期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4(08)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14:5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