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思考

重庆璧山丁家街道办事处 张银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为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基层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后备人才;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工程。现笔者对重庆市璧山县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培养对策的思考做如下调研报告。

【关键字】大学生村官   问题  能力  对策   思考    

一、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中的主要问题

随机抽取重庆市璧山县自2008年以来的150名大学生村官对其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问卷调查,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初出茅驴,如雏鸟般稚嫩,心理承受能力差

1、温室的花朵岂能经得住风雨。刚跨出校园大门,走上农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们,有些同志还保留着稚嫩的学生气,加上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问题,往往思考得比较简单、片面,遇到一点挫折就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再加上被孤单侵蚀,难免意志消沉。

2、恃才傲物,格格不入。有些同志则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感觉自己是经过高等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来到农村是一种屈才,完全不愿意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接触,有着不可一世的傲气。

3、“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少数同志,之所以选择村官,是为了满足就业需要,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针,压根没有安心在农村站住脚、扎住根,想的只是如何考研、更好地择业,跳出”农门”,去寻找自己认为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因此想要他在村官的岗位上有所建树,那就有点牵强了。

(二)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艰苦的条件,环境适应能力差。

1、艰苦的环境磨灭一时的激情。生活在都市和校园的大学生们考上村官的岗位后,有些同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初到农村可能还有一丝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但久而久之那股当初的热情就会被艰苦的环境所磨灭。

2、象牙塔较之农村差距太大,难以接受。还有些同志,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失望之情跃然脸上,初到基层就暗自流泪。

3、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农村娃也束手无策。再有一部分同志,本身出生在农村,对于农村有一定的了解,自认为可以完全胜任,但农村工作环境毕竟不只是在办公室,要走家串户,要田间地头,其复杂性显而易见,这使得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抱怨农村艰苦的条件。

(三)大学生村官被视为“秀才”,定位尴尬浮而不沉。

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走向农村,除了自我的定位不足和身心承受能力差意外,还有位置尴尬的难堪。

1、村干部眼中的“秀才”。在村干部眼中,大学生村官们只是一介书生,对于“三农”问题,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际经验,也不会让其放手去做,只是在村里做一些文书工作;甚至害怕自己被取而代之,所以不会委以重任。

2、村民眼中的“小朋友”。在村民的眼中,这样的一位大学生村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朋友”,弄弄电脑还可以,要解决农村的纠纷、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似乎是天方夜谭。

3、自己眼中的“人才”。部分大学生村官,因为在校都是优秀大学生,对自己自视过高,认为农村工作也不在话下,不深入群众,不努力学习,导致自己一直无法进入角色。

(四)专业不对口,让大学生村官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不同的学校的不同专业,大部分村官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专业不对口。当他们跟着所在村的村干部进行走村串户、查看农村实地农田栽种等问题的时候,村民们所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无疑是显得十分尴尬,让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似乎成了无用功,理论和实践完全脱节, “英雄无用武之地”形容自己似乎是最恰当的。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生村官们曾经在学校品学兼优,各方面都是标兵,然而在工作经验方面却像一张白纸。大学生们通过严格的选拔,来到基层,来到农村,环境变化之快完全没有任何过渡,在他们还没有来的及做任何的准备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小学生,那股子傲气被锐挫;再则专业不对口,感觉自己四年的大学似乎是白学了,心理负担沉重;加之艰苦的环境,村干部因为私心或者是其他原因的不重视,大学生村官们自然成了“弱势群体”。

三、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一)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配合文娱活动,进行心理疏导

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的工作岗位上,或多或少都有各种不适应,因此,先对当地大学生村官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记录,然后针对性的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同时,邀请他们 “前辈”中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个人经历,自身感受,感染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们,让他们真正了解基层,如何去适应基层,明白自身的岗位要求,增强其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在广袤的农村天地一展自己的才华;再则,开展适当的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帮助其扩大交际范围,让其不再因为孤单而失落,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二)找准立足点、找到自身定位、领导重视帮助其进入角色

大学生村官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觉得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很难进入角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能一直沉湎于这个情绪之中,要学会通过自身的心理调适来适应环境。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找准立足点;摒除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找准自身定位,与群众做朋友;大学生到村工作想尽快进入角色,除了他们主观努力外,还要靠各级组织、上级领导给予帮助和关心,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并及时引路和指点。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秀才”才能变“人才”

大学生村官跨出校门,来到农村,带着满身的才气,却很难有“用武之地”,让很多村官的意志被磨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的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后,村干部要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正所谓“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难成才”,他们有的是才华,只是理论和实践有断片,要对其进行帮扶,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的群众工作中去,无论是走村串户,还是调解纠纷,甚至是田间地头都要“以老带新”,促进其成长;正因为,有了村干部的帮扶,在群众中的“曝光率”提高,能力能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村民们才会肯定其工作能力,才会把他们作为年轻的村干部,不再是“小朋友”; 农村工作具有复杂性、多面性的特别,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村干部、向群众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让自己干事情更有劲,才能变身为“人才”。

(四)、三十六计“学”会上策,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真正是属于农学专业的少之又少,但是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村官”,从零开始,认真学习农村工作。要知道,就算是学习的对口的专业,学校的理论知识毕竟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专业人才也会对农村工作表示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都是以学为先,重点都落在一个“学”字上面,更好的服务基层、服务农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17:1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