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创新思路 与时俱进 全面激发农村党员正能量

湖南双峰县经开新区 彭小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当今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的同时,也渐渐显露出诸如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消极腐败等社会问题,随之在我们广大农村党员队伍中也出现了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等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农村党员长期处于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特别是作为地处双峰县城乡结合部的经开新区,既是双峰县项目建设的主要战场,也是征地拆迁的前沿阵地,党员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进度和成果。因而,在新时期如何加强我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激发广大党员的正能量,是我区党建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一、我区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和特点

经开新区在管理好7村1居的农村和社会事务外,主要任务为服务经济园区项目建设。全区共12个党支部,240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0名,占党员总数的8%,35岁以下的10人,约占4%,36--45岁党员49人,占党员总数的20%;  46--54岁党员55人,占党员总数的23%;55-60岁党员29人,占党员总数的12%,60岁以上党员97人,占党员总数的40%。在党员的文化层次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44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0%,65岁以上党员中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以上数据显示我区的农村党员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一是党员队伍年龄偏大。55岁以上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一半,因为年龄老化问题,农村党员很难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在发挥作用上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甚至连参加党组织的基本活动都感到很吃力。

二是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由于文化水平低,必然会引起党员在接受新的事物方面迟缓,在领会上级精神、吃透党的政策上把握不准,在掌握农村适用技术方面消化不了,特别是在适应当今社会形势上,明显跟不上。

三是女性党员所占比重偏低。在农民工大量转移的时代,女性支撑家庭的重担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农村的许多社会管理、经济发展需要广大的女性参与,在执行上级决策的过程中,女性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但在农村中女性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还是被人们淡化,因此在党员队伍中,男女比例也应相应协调。

四是党性信念淡化,思想观念僵化,党员作用弱化。在市场经济物质化的诱惑下,许多党员会丢掉党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坚定正确的立场,“风吹两面倒”,和党组织不能保持高度一致。有的党员素质极低,不如一般的普通群众,好事不做,背后去搞反面的活动,更有甚者,成为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阻工等“三强”行为的组织者、策划者,与党组织演“对台戏”。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不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去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该去做的,长期以来,逐渐淡化了履职履责的意识。对农村和社会事务、园区的经济发展不热心、不关注,参与的激情不够,在抵制社会习风陋俗、歪风邪气上,不敢去伸张正义,避而远之,正能量的作用发挥非常有限。

五是农村党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尤为突出的是年轻党员流动性教大,党员队伍的不稳定,造成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加大,党员的骨干力量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下降,党内开展活动缺乏常规性,青年党员提高素质进步较慢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明显。

二、问题与成因

1、党员意识淡化。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滋生了党员追求物质第一的观念比较明显,党员的价值观、世界观也相应发生了偏离,许多人不再认为“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入党组织也不再是农村青壮年的崇高追求。特别是在“有钱老大,金钱万能”的思想影响下,部分党员干部铤而走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利的工具,党员的腐败行为、不作为以及乱作为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恶劣,使得许多人的政治信仰动摇,“入党无用,入党吃亏”的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对党的观念比较淡漠,对党组织的感情不深,主动要求入党的热情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况,导致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状。

2、教育模式老化。多年来,由于条件的限制,对于大多数农村老党员来说,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仅限于一年一度的党员冬季集中培训活动。且教育模式传统,基本上采取集中讲授党课的模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成效甚微。而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带来了党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党员的思维、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需求随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迅速显现。同时,由于忽视了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且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单一、空洞,不能贴近党员思想实际,无法解决深层次上的观念问题。

3、党组织凝聚力弱化。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脆弱,村支部班子带领农村发展的速度缓慢,加之有的党员干部小农意识比较突出,把金钱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事当前,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不顾群众,缺乏奉献精神。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无视群众的安危冷暖,引起群众的不满,更有甚者,少数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搞权钱交易,违法乱纪,在工程的发包、征地款的分配及一些民生资金的发放上搞小动作,和群众争利益,在群众中产生了消极情绪,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少数村党支部换届前满怀豪情,雄心壮志,可届满时仍然是江山不变,面貌依旧。加之长期以来放松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得党员无所事事,影响力差,在社会上的优越性、荣誉感凸显不明显,影响了党员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

4、社会风气大众化。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束缚了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一些党组织不能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把一批优秀能干的农村女性拒绝于党组织大门之外。而一些在职党员为了工作,有时想努力尽好职履好责,可由于社会舆论压力,农村风言冷语迫使他们有所顾虑,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履职能力会大打折扣。

5.经济结构多元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很多青壮党员出外打工,热衷于抓个人的经济收入。而随着物质文明的丰富和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导致思想观念物化。一是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规则、求利观念难免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导致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异化、社会行为失范。一些党员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自我要求,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辨别是非能力退化,抵御腐蚀能力弱化,对金钱、物质、个人利益考虑过多,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便心理失衡,抱怨组织、抱怨领导。二是极个别党组织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员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致使有的党员生活困难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无法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逐渐产生了离心情绪。党员队伍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大。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针对我区农村党员的现状与问题,密切联系我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我区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来说,我认为新时期的农村党员教育应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的正能量。

(一)因材施教,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将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工作中,我区改变了所有党员同一个培训内容的做法,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抓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对科级党员领导干部着重从学习掌握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国家征地拆迁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提高领导发展能力上进行培训;对村级党员干部着重强化"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的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提高其带领群众致富、保一方平安稳定的实际本领及组织才能和领导水平,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党员产业大户、经济能人着重从理论上进行提高,增强党员意识、发展意识,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对无技术专长的党员着重进行了普及性培训,宜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使培训的内容贴近培训对象的实际,避免了教育培训搞" 标准餐" 、吃" 大锅饭" 的问题,切实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二)创新方法,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一是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过去,由于农村基层党员素质不高,我们习惯于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政治理论、党的知识等灌输性教育。这种单调、封闭的教育培训,容易使农村党员感到乏味,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现在,农村党员观念逐渐更新,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党员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比如,为加强党员宗旨意识,我区每年七一节期间组织全体农村党员赴革命老区重走红色路,通过重温历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党员到其他发达地区比如长株潭、华西村等地进行异地学习,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切实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二是实现由传统式向现代化的转变。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用于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党员电教手段日趋成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覆盖到了所有村(居)。因此,我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它快捷、方便、灵活、实用的优势,通过视频点播政教、科教、文教等类节目,把各类专家“请”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面对面”的教授知识和培训,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增加了党员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

(三)依托资源,增强党员教育的广泛性。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是高质量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也是搞好教育培训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有重点地开展培训。依托区业余党校、村级党组织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培训场所,采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课、致富能人现身说法,以"工" 代训和播放VCD 光盘等形式,对生产技术、产品价格、城市规划、征拆政策等事关我区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培训,及时解决发展上的具体问题;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双峰党建网站等传媒,注重发挥其生动、直观、形象的作用。由于我区党员家庭电脑逐渐普遍,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入户传授电脑操作技术,帮助下载红星视频并对如何播放红星视频、如何参与评论等作出具体指导,提高了红星视频的播放率和实效性。对流动党员,我区建立了“流动党员之家”QQ群,随时和他们沟通联系,帮他们送去信息与知识,温暖与关爱。由此,解决了党员群众活动难集中、培训难组织的问题;依托职能部门开展专业性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关联度大的优势,有效整合农业、扶贫、教育、团委、民政等部门力量,突出部门培训资源优势,发挥集聚效应,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

(四)开展活动,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转化为实际效果,否则成为纸上谈兵。为了防止教育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我区非常注意培训成果的转化,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把教育培训中激发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到实践活动中去,务求取得实效。比如,我区在党员中广泛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的教育,引导党员明确奋斗目标,争当宣传执行政策的排头兵;进行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教育,引导党员破除思想障碍,争当创新创业的先行者;进行党性党纪党风的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争当“四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员;进行实用技术技能的教育,引导党员开展创业就业,争当“双带”行家里手。同时,在农民党员中组织开展了"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联帮带、二对一帮扶、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广大党员勇于实践,及时在实践中检验运用所学知识,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教育培训的辐射带动效应,树立了党员良好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完善机制,增强党员教育的规范性。要健全党员教育机制。既要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又要注重从能力上建党,不断提高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建立起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学习教育机制;要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党章》对党员的标准与义务有统一规定,这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管理必须坚持这些基本标准,同时,因为党员从业、职务、年龄、文化、经历等不尽相同,党员管理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要搞好分类指导。要健全队伍纯洁机制,严把“入口”和疏通“出口”。要突出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坚持吸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并得到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入党。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问题。要健全考核任用机制。对干部的学习教育和现实表现建立完整档案,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并与党员的评先评优、提拔任用严格挂钩。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动党员学习培训,提高了党员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15:4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