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如何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贵州关岭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熊崇熙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逐渐显露, 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造福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之中。新形势和新任务决定了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做好群众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城乡差距扩大、改入分配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必然会严重阻碍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群众需求、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目标。

二是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党群干群关系和谐,才能理顺不同阶层多方面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也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通过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三是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在于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支持不支持。这些矛盾和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党的执政能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宣传、教育、发动人民群众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和奋斗目标的工作。

群众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群众工作的对象是具体的,包含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等的工作。不同阶层和群体的文化教育程度、社会经历、经济收入和家庭情况都不尽相同,思想观念和政治觉悟也有所不同。党的群众工作内容是具体的,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也是具体的,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类别和不同性质的问题,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群众工作的实质和要求。群众工作的实质是要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政治引领、权益维护、素质提升、力量凝聚等作用。党的群众工作的要求是要达到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增强人民团结,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群众工作的目的。群众工作要以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最大限度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适合群众需要、有利于发挥群众作用的工作方式。

(二)坚持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一些基本原则。实现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与反对命令主义、尾巴主义相结合。党的领导要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上,群众工作就是实现这种领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群众进行某些必要的指挥、动员和组织,同时必须注意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就是要从群众觉悟的实际状况出发,讲究政策和策略,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党的要求和任务,而不能搞强制或压服的命令主义、强迫主义。反对尾巴主义,就是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目标不能落后于群众的觉悟,跟不上群众的认识,满足不了群众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附和、助长部分群众中存在的某些落后、错误的认识与行为。

教育引导群众与当好群众学生相结合。党要履行领导职责,带领群众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就要教育引导和组织动员群众。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好群众的学生。可以说,只有先当好群众的学生才能教育引导群众,才能把党的政策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依靠群众力量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党的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善于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同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又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这些客观规律,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新形势下,党要在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思想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加强对人民群众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关心群众生活,高度重视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各种实际困难,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三)抓住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点问题

党的群众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当前,应把握好以下重点问题。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问题,也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当前,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最主要意见,就在于他们的某些切身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甚至受到侵害。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引导群众与党同心同德的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大锅饭”、“铁饭碗”,人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大不相同。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各种思潮对国内的影响不断加大。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广大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党同心同德,是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工作要尽最大努力防范和制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及时摸清社会和群众的思想动态,也需要努力克服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与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防止干群矛盾激化,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其中,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和强化服务宗旨上进行努力,是最根本性的工作。

三、做好新形势群众工作应具备的工作的具体能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把握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坚持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抓住群众工作的重点问题,更要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能力。

一是了解群众的能力。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群众的政治态度、思想动向、生活状况以及对改进党和政府工作的建议、对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需求。只有了解群众,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大院,深入到群众中去。

二是发动群众的能力。能够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整合和凝聚群众力量,发挥不同群体的优势,引导和发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攻坚克难,实现各个阶段和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

三是教育群众的能力。能够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广大群众明辨是非,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拥护党的领导。

四是服务群众的能力。能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实现脱贫致富,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五是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干群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增强党与人民群众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

六是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倾向性的苗头问题,及时消除各种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隐患。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置,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四、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应着重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就是要解决真正深入的问题,而不能把下基层作为一种例行公事,甚至是摆样子。深入群众,就是要真正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不仅要看亮点,更要看问题,不仅要听赞扬的话,更要听得进不同的声音。通过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

二是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在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组织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组织群众,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部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强调党员干部的形象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领导干部品德高尚、自身素质高、形象好,群众就信服,你说话群众就听,就愿意跟着你干,反之亦然。

三是努力提高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沟通群众,就要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为群众所掌握,同时又要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沟通群众,首先要建立信任,然后才能实现真诚交流。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同时,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评议、听证会等制度化方式,保证群众有说话的地方,确保群众意愿充分表达。

四是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党员干部要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从各个方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不仅要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还要关心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要关心一般群众的共性需求,还要关心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不仅要关心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要关心心理疏导,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平和的社会心态。

五是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化解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出来。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突显期。在这种情况下,能否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场严峻考验,也是当前加强群众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要从源头上抓起,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继续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要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五、如何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

1.抱着深厚的感情开展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党员干部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我们的各项工作也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怀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就要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当前,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特别需要一种换位思考。就是要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判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引起群众的共鸣。

2.把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途径

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群众中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要重视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以及劳动、社保、环境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3.整合工作资源拓宽工作渠道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和拓展群众参与决策的形式,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信箱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通过调研、座谈、咨询、听证等形式,形成集中民意和民智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形成加强群众工作的社会合力。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其通过依法自治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要特别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

4.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群众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完善群众测评制度,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真正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交流上,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关注干部的群众口碑,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还要注意关心和使用那些长期在基层,特别是在困难地区和艰苦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5.建立群众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意见的顺畅表达。二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要扎实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群众利益。三要建立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可能把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阶段。

6.直面问题焦点 顺应群众期待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深刻变化的形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能坐等群众上门,必须主动深入群众,直面问题焦点,顺应群众期待,把各项为民服务工作做细做好、做深做透。当前社会业态广泛,人们独立性、流动性强,相互间缺乏沟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以真情赢得群众信任。找群众事前聊聊,及时吸纳好的建议;事中问问,及时解决实际困难;事后听听,及时修正不足,改进提高。这是态度,是感情,也是工作要诀。

7.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黄金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众工作呈现出主体多元、问题复杂、成因多样等特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最大的“窍门”就是要依靠群众。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效果之好往往超乎我们的预想。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与群众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主张有关。因此,做工作、干事业,一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再好的思路、规划和目标,不和老百姓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是“空中楼阁”。在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三条:确定发展思路,必须倾听群众心声;确定发展规划,必须汲取群众智慧;确定发展目标,必须符合群众期盼。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始终相信,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就能创造奇迹、干成大业。尤其是遇到较为复杂、棘手、难于处理的矛盾和问题时,我们要相信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汲取群众的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

8.在实践中破除群众工作“能力恐慌”

少数党员干部存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恐慌”,本质原因还是没有真正深入群众,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脱离群众才会出现“恐慌”,若常和群众打交道,真正了解群众,自然能够在实践中领悟群众工作的真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实践锻炼是破解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恐慌”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联村联企、结对帮扶等形式,促进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可采取上挂、下派、交流、换岗等形式,引导干部到困难多、矛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一方面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升自己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办事艺术。在了解群众所想,理解群众所忧,引导群众所惑的基础上,多一些迂回穿插,少一些单刀直入;多一些因势利导,少一些臆想武断;多一些循序渐进,少一些急攻冒进。特别是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探索创新致富路子,开展涉及群众利益的拆迁、征地等工作中,应该“宁可晚开饭,勿做夹生饭”。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09:5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