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员干部推动实现中国梦必须勇于担当三大责任

湖北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邓希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赋予我们党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使命,是人民期盼我们党的每个成员必须答好的一张神圣试卷。我们每个党员都要高度自觉、勇于担当、脚踏实地、正确有效地为之奋斗。针对现阶段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仍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深入思考,清醒认识,转变观念,勇于担当起坚定推进科学发展的责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

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勇于担当起坚定推进科学发展的责任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重要成果,十八大又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我们的许多党员干部中,全面、正确、深入、系统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清醒、自觉、坚定、彻底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不够清醒、不够自觉、不够坚定、不够彻底的问题。

首先是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自觉纠正并带头抵制关于发展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做法。要带头克服片面地把抓发展当成抓经济,从而轻视甚至忽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导致经济工作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手硬一手软;要带头克服把经济发展单纯地理解为经济总量的增加、GDP的增长,从而一味追求新上项目、增加投资、扩大规模。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和管理追求内生性经济效益提高,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要带头克服不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坚决不搞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防止发展规划随意频繁调整, 防止重大项目大拆大建、边拆边建甚至于刚建便拆,深刻认识短命规划、短命建筑和短命工程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巨大浪费和严重犯罪行为,建立各类经济文化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固定建筑物最低使用寿命强制性规定和质量效益终身责任制;要带头克服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弊端,防止把矿山、土地等资源一卖了之,甚至于将城市公益性供水供电设施卖给民企、将桥梁街道卖给私人收费经营,但凡有一点资源都急不可耐地进行开发变卖、转化成产值和财富。要牢固树立资源开发利用的长远规划意识、资源储备意识和公共资源无偿服务民众意识。以上种种关于发展的模糊认识完全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普遍存在并根深蒂固, 加速了资源的浪费和枯竭、加重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真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坚决纠正对发展的一系列模糊认识,从“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的呼声中进行深刻反省,切实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民生、求助弱势上来,把经济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

其次是要科学恰当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纠正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政府的职能应集中在国防建设,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国计民生的水、电、路等重大基础设施这三个方面。政府抓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实施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本着这样的职能定位,招商引资严格来说是市场的事、是各类市场主体即企业的事,应该完全由企业自主进行,政府只应该扮演“筑巢引凤”的角色,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而不能代替企业去找项目、谈项目、进行投资合作。要坚定有序地淡出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活动,改变把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甚至党委的头等大事和绩效考核的重中之重、大员上阵、下达指标、层层考核的做法,转换政府和企业在招商引资中扮演的角色,防止在招商引资中以政府掌管和支配的公共资源为代价,或赠送土地,或减免税收,或大包大揽一切行政审批手续,或采取行政手段指挥银行贷款、供水供电,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破坏一方环境、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一路“绿灯”的做法,坚决避免一系列法制、程序和规则被人为破坏,坚决避免经济发展的无序和产能的过剩,坚决避免政府和银行、供水供电行业被一些企业主“绑架”,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对中国宏观经济秩序最大的破坏。

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要“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党员干部要勇于改变干预、插手、甚至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的做法,履行好三个方面的本职,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等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依规、高质高效服务市场主体,营造保障和促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再次是要不断强化胸怀全局服务大局的意识,努力克服“条条块块”、强调局部的思想。党员干部必须强调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形成从全党全国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式。要切实维护国家政策和法制的统一性。谋划思路、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首先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各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协调性、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协调性,坚决防止政出多门、条条块块、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和地区之间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政策打驾”、“依法打架”的问题。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把实现个人价值和集体利益的行为统一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去。尤其要自觉克服、带头抵制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政策化的问题,防止并非基于客观规律和现实需要在政策法规的制定、重大项目的布局、财政资金的分配等方面出现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无序竞争,这些虽然是打着“争公权”、“争公利”的旗号,实则为的还是少数人的私权、私利,是全局观念不强的表现。要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始终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具体要求,是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发展问题认识片面、思想模糊、无所适从问题的最直接最简明的答案。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坚决纠正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力戒喜好假大空、追求短频快、不切实际、急功近利、与民争利的思想和做法,就要紧紧围绕强国富民目标脚踏实地地做实事、求实效。

 

二、着眼中华民族未来,勇于担当起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

尽管我国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山地多,平地少,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适宜开发的面积少,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且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尽管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大量用地,以及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肆意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泥石流、沙尘暴、洪涝、干旱、雾霾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目前全国近8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达367和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和27.3%。尤其是荒漠化、石漠化严重,西北新疆、宁夏、甘肃、西藏、青海、陕西六省区荒漠化率分别高达86.07%、75.98%、50.62%、42.02% 、33.06%、15.96%,宁夏西海固地区8个县区(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65%)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被迫自80年代开始实施百万生态移民工程。仅仅二、三十年前人们 关于“长江有变成黄河的危险”、“风沙紧逼北京城”的担忧如今已几成事实。

优良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作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每个成员,必须本着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的未来负责、为子孙后代积德的高度,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的新要求,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要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始终在资源与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推进发展,坚决不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要大力宣传贯彻执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决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坚决执行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产业政策,坚决保护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保护区,不断提高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

二是要坚定支持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正是由于这一基本国策的长期有效实施,我国才维持了低生育水平的相对稳定,缓解了人口底数大、增长快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然而,近年来要求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不断,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必然会导致低生育水平的大幅度反弹。在我国,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超负荷的,这是制定生育政策的基础。我国多数地区生态极其脆弱,破坏易而恢复难,“地广人稀”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环境容量十分有限,许多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人口已经超饱和,大大超出土地承载力。

三是要全力增加和改善植被覆盖。要从学习杨善洲退休后带领群众义务植树造林5.6万亩的事迹中深刻检讨我们的绿化工作,带头履行植树义务、发动全民义务植树。要倡议实行树葬,引导人民过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要进一步强化林业、绿化、畜牧等部门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草原植被的职责,坚持推进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加大防沙治沙、流域治理和湿地保护力度。在北部、西北部及其他生态脆弱地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地区,应坚持把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作为主要目标任务,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行财政收支上级兜底。要在严格管控好现有植被的同时,将植被稀疏存在生态风险的荒山草地分片划定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包绿化包管护。要规划建设一批公益性苗木基地,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志愿者和专业绿化团队,有组织、大规模、高效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寸土不漏地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工程。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恒心,只要每个党员、每个公民都能用实际行动向杨善洲同志看齐,必定能在不长的时期内建成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

三、立足激发社会活力,勇于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团结奋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大为改善,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依然不高、焦虑浮躁情绪普遍、“仇官”“仇富”心态盛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差距拉大、权力监督欠缺、法治不严、办事不公等诸多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尤其是少数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搞“潜规则”、办“关系案”、“萝卜招聘”、暗箱操作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引发了群众的不平衡心理和不满情绪,造成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和混乱,并进而严重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可以说,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党员干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以讲政治、讲良心的责任担当,深刻认识社会公平正义的极端重要性,带头做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和更有尊严。

一是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始终坚持依法用权、依法办事、公正待民、公正处事,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司法公正,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能够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承担责任,平等地受到保护。要注重研究、着力推进法律和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建设,依靠法治和制度来保障公平正义。要加大法治和制度的执行力,形成令行禁止、照章办事的良好风气。要坚持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摒弃特权思想,带头做一个尊重规则、按规则行事的人,带动形成一个制度完备、依制度运行的社会。

二是加紧完善分配制度。要正视我国目前存在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认真比对央企高管与乡村干部、大型公立医院医生与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等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义务、责任、贡献和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真正形成权力与义务、报酬与付出对等的公平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三是着力深化信息公开。要加快党务政务财务和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进程,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法纪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保障公民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各种决策。要着力塑造信息对称的政治环境,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实行信息公开化,政务透明化,推动决策民主化。

四是坚定推进反腐倡廉。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带头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加大对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党员干部的惩处力度,让非法得利者无不身败名裂、无不接受社会公平正义的审判。要全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正确的用人导向,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带动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11:1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