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员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

湖南衡阳市逸夫中学 张治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首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们上小学时读过的《凿壁偷光》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我国古代著名经学家匡衡,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但他聪明好学,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他自暴自弃,他白天劳动,晚上读书。由于家里点不起灯,不能看书,就在自家墙上凿一个洞,让隔壁人家的灯光射进来,他凑到洞口读书。这个勤学苦学的故事,至今仍激励和鼓舞我们要刻苦学习。

《礼记》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挪威的大剧作家易卜生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永远不会有什么价值,不但没有谋生的本领,甚至不明白做人的道理。

一、读书学习是党员的自我深造

读书能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它既是一种滋润生命状态的显现,又是一种崇高生命形成的拥有。因此,我们要与书结缘,把读书作为一种加强修养的手段,视书为生命的营养、生活的调剂、终身的朋友,要在读书中理清纷繁复杂的世态,获得积极向上的勇气和智慧。通过读书,用上善若水、以和为贵、虚心学习、努力奋斗的积极心态来看待成功与挫折,进退与得失,荣誉与名利,常思知足之乐,常想创新之策,常弃非分之欲,常怀感恩之心。

读书就要对书爱不释手。好书如美景,让人百看不厌;好书如美食,让人意犹未尽;好书如美酒,让人心醉神怡;置身在读书的境界里,你就体会到种种愉悦,悠然进入无限的星空,多少生活的真谛,多少诚挚的情感,多少纯美的心灵,都会在这妙不可言的氛围中,让你接纳,让你领悟,让你消融,让你升华。

在险境时读书,可以保持理智,镇定自若,有利化险为夷;在顺境时读书,可以谨言慎行,减少盲目,有利工作开展;在逆境时读书,可以化解怨气,平心静处,有利于增长才智;在闲境时读书,可以益智强身,遏制衰老,有利于永葆青春;读书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智慧……

二、读书学习是党员的再进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社会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党员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能力和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党员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党员干部胜任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要的基本功。

可是,我们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与读书、学习远离,忙于吃喝应酬,忙于打牌赌膊,无暇他顾;不求进取,知行不一,学用脱节。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再学习充电……

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传统。从“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悟,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经验之谈……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毛泽东在谈论全国解放后,干部要多读点书,善于学习新事物时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一个法宝。古语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读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够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并赋予我们党员干部一个平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以及开放的胸怀。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各种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员干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在学习上下更大的气力,花更多的工夫,带头做多读书、读好书的表率,要坚持在读书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坚持在学习中体会人生价值以及生命的意义。

在座的都是教师,我们读书学习掌握了各种知识,就会坦言面对社会,面对学生,在教书岗位上就会有信心,信心是什么?是面对社会各式眼光时挺直的腰板,是面对学校压力时的理解和宽容,更是面对学生教学时的那份从容,信心,就是敢于对自己麻痹的思想呐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信心,就是自豪地宣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信心,就是大声呼吁:科教兴国,教育为先。

没有信心,对自己充满怀疑,难免畏首畏尾,十分力气只使得三分,本来迎刃而解的事情偏偏半途而废。我们要用学而乐思的精神,认真琢磨,反复思量,总结心得,汲取营养;用学以致用的态度,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如此,才会有工作中的胜任,也才能变得自信和从容。

在应对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更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浸润。

新形势背景下,我们怎样做呢?

众所周知,知识在成百成千倍地爆炸,社会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一劳永逸巳经不是我们追求的精神标本,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是我们向往的神话,当今知识的更新率实在是太快了,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我们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就得学会怎样读书,因此,作为党员、教师,我想,读书的关键也许是:

第一,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丿,软件往往比硬件难搞,这是计算机领域里的常识,可以肯定,人文素养不佳将成为你的营养不良症,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肓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

第二,要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不是让我们成为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而是书要为我所用,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成为你工作中的生产力。

现举一例:林肯一生愽览群书,在当总统之前是大律师,但他和三教九流的人交流没有丝亳障碍,他的学识口才和他的人格一样征服了从伐木工人到参议员等几乎所有的人。

林肯一生常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把丛书中读来的东西讲绐别人听,同时总是加上自己的看法,一个手不释卷的人能吸引大群的劳动者听自己讲书中的故事,这需要高超的表达能力,需要有一双善于挑选知识的眼睛,更需要把人家的语言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的能力,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但他从没有放弃读书。

马克思与林肯是同时代的人,他对林肯的评价是:(略丿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已优良品质的罕见人物,这位出类拔萃的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已经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例二,今年暑假,我校正如火如荼地搞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的弱项,副市长许满意和教育局局长蒋会平带领曹校长和我等人去长沙明德中学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和取经,我感触很深,明德校园文化底蕰很厚重,是历史的积淀,这要特别欣赏的一个代表人物范秋明校长,他是教育家,也是好读书人,他著有《秋月明言》、《校长办学的哲学思考与实践》二书,而且在教育界很有影响,他书中字里行间透着读书人的智慧。

实际上,在明德校园,秋明校长还有一点让老师们甚为佩服,那就是他在设计校园景观时旳匠心独具,新校园建设了六个广场,分别命名为“丹桂飘香”、“屈风楚韵”、“群英会”、“岁寒三友”、“妙手丹青”、“赏心苑”,学校从南到北建了一条四米宽百米长的文化长廊,廊柱上悬挂的是他精心挑选,著名书法家认真书写,雕刻师手工雕刻的古今励志名联,在学校南面围墙上,用各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的诗墙,古诗词一百首,并请省内外书法名家书写而来的,行走其间,无论是谁,都会被这股浓厚的国学氛围浸染、熏陶。

用秋明校长著书扉页上一句:一个老师,如果没有理想,不可能走得很远,一个学校,如果没有理想,不可能走得很远。

例三,新读书无用论——警示

“新读书无用论”盛行于近几年,之所以加上“新”字,主要为了区别建国后前两次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由于社会的转型变革,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逐渐弱化,出现很多新的情況,人们习惯把发生在21世纪初的这次读书无用论思潮称为新读书无用论,我国建国至今,一共出现过三次"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具体如下:

第一次出现在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广大青年的口头禅,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成为批评的对象,以大老粗为时尚,越穷越光荣,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里知识成了一种罪恶,知识本身似乎的确无用,因为没有使用的地方,但这种"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至上而下所引发的思潮,在广大的老百姓心中,知识依然是神圣的,不然在1977恢复高考时,怎会有1160万人涌进考场?在随后的一些年内,高考和中考成为广大社会底层百姓尤其是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公平竟争之路,即使它是一根独木桥,虽说如此,却也不能掩饰其缺憾的一面。

笫二次"读书无用论",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由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许多没有读过多少书的,首先进入了个体户的行列,进而也成为大众羡慕的先富起来的人。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即"新读书无用论"。首先从农村出现,接着蔓延至全社会,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如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不能找到工作,这一次不再是知识无用,谁都明白知识有用,但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已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种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投降。

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对我国教育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一种讽刺,其社会影响程度十分深远。

新读书无用论的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否定,而是对读书所带来的收益持否定态度,过高的教育支出与日益微弱的教育回报矛盾十分突出,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

三、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并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并把“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作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方面加以强调。

要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就必须具有“望尽天涯路”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 和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就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就必须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为。学习是党员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新的形势、完成历史重任的重要基础。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就必须树立带头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学习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身修养。

党员领导干部的修养,不仅是政治素质、理论水平、道德情操、工作能力等的综合体现,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学习是修养之道,是提高修养、升华境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16:5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