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遇见榜样⑤ 印春荣:英雄也情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印春荣在节目录制现场

图为印春荣在节目录制现场

  从云南保山支队龙陵大队医务室一名军医,到奋战在缉毒一线让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警察,他不是刑侦科班出身,却凭借超人的智慧和无谓胆识,成为侦办主力和公安边防部队缉毒第一人。

  30余年军旅生涯,28年缉毒生涯,他游走生与死的边缘,历经血与火的考验。

  数百次深入边境一线,30多次乔装打入贩毒集团内部卧底侦查,侦破贩毒案件3234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246名,缴获各种毒品4.62吨、易制毒化学品487吨、毒资3520余万元,个人参与缉毒量创公安边防部队之最。

  他说,“我们在边境多查一克毒品,百姓就少受一份害!”

  他说,“我比我所有牺牲的战友都要幸运。”

  他是“八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原支队长、现任公安部边防局司令部副参谋长的印春荣。

  他是英雄无畏的缉毒神探,却也是一个常年不能回家的丈夫、父亲。

  侧记1:十多米外的手机铃声

  第一次见到印春荣,是在《榜样3》节目录制的签到处,他拿着签到表上翻下翻,时而问几个问题,微笑中带着审视的目光,似乎要将所有信息了然一心。

  闲余聊天时,提到他当时从军医乔装当“马仔”的经历,他说自己的身量不大,不会对人带来威胁感;当地人的相貌和语言,混入人群也不容易被发现。然后,他看着我们,开始分析谁更适合当卧底。

  节目录制期间,他状态很放松,会缓缓地泡起普洱,会笑着跟大家聊天。但对于一个从军30余年,做刑侦工作20余年的卧底警察来说,很多习惯好像已经自然而然地溶为了他坐卧行止的一部分,甚至有时,似乎还是会出现一种应激的紧张状态。

  节目排练,一次,印春荣坐在舞台的左侧等待走台,我们和陪同他一起前来的齐干事坐在右侧。两个位置间隔十几米左右,聊天声、现场调试的指令声,交互在一起,很是嘈杂。突然,却见印春荣匆匆忙忙直奔过来,说电话响了。齐干事愣了一下,想起参谋长的手机在自己裤兜里,忙拿出来,果然有电话打来,是最老式电话的铃音。

  因为好奇,事后便问他:“当时手机在我们身边,都没有听到,您是怎么听到十几米外的手机铃声的,这个专门训练过啊?”

  他哈哈笑了,“这个没有,我是隐约听到好像在响……”

  28年缉毒生涯,到底是怎样一种紧张状态,使得他如今离开缉毒岗位,依然如此谨慎和警醒?

  侧记2:“我没有那么神”

  他被称为“缉毒神探”。在缉毒斗争中,参与破获贩毒案件3000多起,曾数百次深入边境一线,30多次乔装打入贩毒集团内部卧底侦查,生与死的边缘,血与火的考验,他多次深陷危机,却一次次死里逃生,并将贩毒分子绳之以法。

  我们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但多次的聊天中,得到印象最深的一句回答却是,“我没有那么神”。

  他说,缉毒过程中,永远没有预先设定好的剧本,需要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会提前充分做好预案,把基础的工作做得很细,把你可能预知的东西,做得更完善一些,尽量避免突发的情况出现。即便如此也经常有意外情况发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随机应变。

  他说,做好缉毒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磨练,强化洞察力的提升,沉着应对,坦然处置一切可能突发情况,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涉及情况太多了……

  成天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每走一步,都不知道前面会不会是万丈深渊;每一个抉择背后,都有可能是万劫不复。

  因此,在缉毒战场上,他需要独具虎胆,需要反应迅速,需要比毒贩更有耐心,更为经验丰富,他需要凭借精湛的演技和优秀的格斗技能、驾驶技术与狡猾的毒贩周旋较量,需要靠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无人能抗拒的气势压倒性地控制毒贩……

  他没有三头六臂,也会怕,怕哪天出发以后就再也回不来了,妻子会失去丈夫,儿子会失去父亲。但在缉毒现场,害怕也没有用,害怕也退不出去。

  他是血肉之躯,也会生病。所以,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侦察,会得了关节炎;长时间保持保持高度紧张和警惕的状态,会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倒在审讯室里。

  他说,作为一个军人,害怕做的事儿,往往是必须做的事。

  不是不知道可能的危险和后果,而是明明知道,因为内心的一份使命,仍心甘情愿、一往无前地选择这么做。

  侧记3:软肋和铠甲

  中国长安网2017年度照片评选活动中,一张名为《软肋》的照片令广大网友动容。

  照片中,那位胸前挂满勋章,正忍不住擦去眼眶中的热泪的英雄男儿,正是被习近平总书记授予“八一勋章”的唯一一名警察,28年奋战在云南边境缉毒一线的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原支队长印春荣。

  照片拍摄于“长安剑”微信公众号创办两周年的纪念会上,印春荣听到举办方提前录制好的视频里,陪伴、支持自己工作二十多年的妻子哽咽地说,“多希望他来陪自己,但是看到党和国家给了这么多的荣誉,自己也就释然了”,这时,这位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却几乎没有哭过的男人,刹那间泪流满面……

  妻子过生日,他被电话叫走;儿子过儿童节,他走不开;孩子生病、岳父住院,他依然不能陪在身边……28年的缉毒生涯,他是行走于刀尖上的缉毒警察,也是一个常年不能陪在家人身边的丈夫、父亲。

  想起节目录制间隙期间,我们和印春荣坐在一起,问他现在调来北京就职,家人是否和他一起过来了时,他勉强笑了笑,“没有,她还在云南”,脸上闪过一丝微微的苦涩,“我们似乎注定总是无法在一起……”

  一直目光如炬的铁血警察,在那一刻,眼神暗淡了一瞬。

  能够把家照顾得井井有条,让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是软肋,又何尝不是支撑他一往无前、护着他平安归来的铠甲?

图为印春荣在“长安剑”微信公众号创办两周年纪念会上

图为印春荣在“长安剑”微信公众号创办两周年纪念会上

(《同学》工作室 郝金枝)

在歌声中聆听“榜样”的故事

遇见榜样  认识榜样  图说榜样

“点赞榜样”系列述评

点击进入《榜样3》专题节目

点击进入《榜样3》专题节目

点击进入《同学》专栏

点击进入《同学》专栏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17:4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