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详解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247016f6c9284fa4817258274b3e435a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名言是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绘《竹石图》

郑板桥绘《竹石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郑板桥《竹石》中的名句。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共四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大意是:竹子紧紧咬定青山,将根系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当中。历尽磨难,依旧坚韧挺拔;傲然挺立,任凭你四面来风。

  这首小诗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修辞,但令人过目不忘。为什么如此朴素浅显的诗句,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表面写的是竹子,但实际上歌颂的是一种品格,就是那种有所信仰,有所持守,能够经受苦难、历经考验而不忘初心的宝贵品格。

  正像郑板桥所揭示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原因,就在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无论个人还是群体,能够在苦难中傲然挺立,在考验中本色不改,关键就是要有所持守,有所信仰。

  什么是信仰?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作为词条,这个解释是准确的,但是,它还是没有办法把信仰的精神展示给我们,因为这种精神只存在于信仰者的灵魂中,任何语言在它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但我们还是试着将真正的信仰呈现在大家面前。

  信仰不是寄托。寄托是心灵在无所依托时找到的一个港湾,寄托的目的是为了心灵的安适,是那种聊胜于无的东西。信仰不同,信仰是信仰者的目的和方向,是可以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而无怨无悔的东西。

  信仰不是烧香许愿。有些人遇庙烧香,进寺磕头,并且似乎很虔诚地拿出自己的积蓄进献在神佛的面前,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以小博大,以自己的一点香火钱取悦神佛,保佑自己能够达成所愿。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在做生意。信仰不同,它是无条件的,是把自己的所有一切乃至生命都无所保留地贡献出来,而并不要求得到一丝的回报。

  有信仰的人是坚定的。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其著作《信仰的力量》中说:“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对于那些有信仰的人来说,困难与考验从来不是问题。恰恰相反,为了心中的信仰,他们甚至会放弃安逸的生活,主动接受困难的考验,并因之升华自己生命的意义。对于那些有坚定信仰的人来说,死亡都算不了什么。他们的生命和气质里有一种坚硬的东西,令人肃然起敬,甚至望而生畏。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那些有所持守、有所信仰,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中志节不改的志士仁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一口气开列了十几位在天崩地解、国破家亡时涌现的英雄人物:“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文天祥高度评价他们,说他们的磅礴正气万古流传,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大地才得以挺立,苍天才得以支撑。文天祥在这里说的“天地”,当然不是自然界的“天地”,而是道义人心的天地,华夏文明的天地。文天祥是宋朝人,其所载记的人物也止于宋朝。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却是一以贯之的。我们还可以在这些人物之后,再添加上一串长长的名单:史可法、左光斗、海瑞、丁汝昌、林则徐等等。正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然而,要说为信仰所激,谱写出最为动人而壮丽诗篇的,又莫过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忠诚不是自发的、盲目的,而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指导,源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正是在信仰的召唤下,怀抱着为中华民族救亡的理想,一代代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瑰丽诗篇。

  比如夏明翰。他的祖父是前清进士,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他离开了原来的阶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被捕以后,他在牢狱中饱受折磨,不肯屈服。就义之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可说的。他大声说“有,给我纸笔来”,然后就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就义诗》。

  又如瞿秋白。他出身于宜兴望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被捕后,包括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等奉蒋介石之命劝瞿秋白“悔过”的大员来了好几拨,只要他肯写一个脱党宣言,就可以获得自由。面对威逼利诱,瞿秋白不为所动。就义前,他早已写好了绝笔:“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只说了两点:“第一,不能屈膝跪着死,我要坐着;第二,不能打我的头。”行刑地点是福建长汀县的长汀公园。瞿秋白是自己走到刑场上的。他缓步而行,边走边唱。他唱《红军歌》,唱《国际歌》。走到一处草坪,瞿秋白停下脚步,环视四周:山上青松挺秀,山前绿草如茵。他点头微笑:“此地甚好。”接着,在草地上盘腿而坐,含笑饮弹。

  这样从容就义的革命烈士,还有李大钊、方志敏等。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黄宗羲在《兵部左侍郎苍水张公墓志铭》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慷慨赴死,当然非常了不起,但在那一种氛围下,是只要有血性的男儿都能做到的;而临死之际,能够保持从容不迫,面不变色地泰然处之,这就得是内心强大到极点的真英雄才能做到的了。何以生死这样大的问题,他们竟能如此从容?这是因为,在他们而言,个人的生死,与心中的信仰相比,实在是轻微到了极点。正如司马迁所讲,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自己的信仰殉道,是比泰山还重的,是真正的死得其所。俗话说“生死之外无大事”,既然连生死都已经置之度外,那么还有什么难关,是依靠坚定的信仰无法度过的呢?

  正是靠着广大党员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并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如果说,夏明翰、瞿秋白、李大钊这些革命先烈在革命尚未成功、社会主义中国还只是存在于理想中的蓝图时,就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那么,当理想的蓝图已经变为现实,当我们的制度越来越成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显现,道路越来越宽广的时候,我们就更应当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1日 11:39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