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详解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63b9851f2b574ef0a95039ea678775f4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经典名句。习总书记指出:“‘分则力散,专则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我在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就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的出处,是《十一家注孙子》中杜佑对《孙子兵法·虚实篇》的注解。

  《孙子兵法》在中国号称“兵学圣典”,所以历代为其作注解的自然不少。南宋时期,吉天保汇集了曹操、梁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梅尧臣、王皙、何氏、张预等十一人对孙子的注解,总成一书,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

  杜佑(735-812),就是吉天保选出的为孙子做注的十一家之一。他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他均担任宰相之职,为唐朝后期的政治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杜佑虽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仍手不释卷。公务之余,他博览古今典籍及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时三十六年,于唐贞元十七年(801)撰成《通典》二百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中华书局出版的《孙子兵法》

中华书局出版的《孙子兵法》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就是吉天保从《通典》中有关《孙子兵法·虚实篇》的文字中辑录出来的。其完整的上下文是这样的:“夫善战者,必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度道设期,分军杂卒,远者先进,近者后发,千里之会,同时而合,若会都市,其会地之日,无令敌知。知之则所备处少,不知则所备处多。

  备寡则专,备多则分。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大意是说:善于作战的,对将要发生战斗的时间地点都有一个准确的估计,然后就会根据路途的远近等情况有计划地调拨军队,距离远的先出发,距离近的后出发,同时到达作战地点。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密,不要让敌人知道。对于将要发生战斗的时间地点,估算得越准确,就越能集中兵力,否则就会失之于分散。兵力分散,战斗力也就分散;兵力集中,战斗力才能集中。

  杜佑对于《虚实篇》的注解,是深合《孙子兵法》所提出的用兵之道的。《虚实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六篇。该篇的核心,就是通过种种办法调动敌人,造成我强敌弱、我实敌虚的态势,集中兵力打击敌人,以获得战争的胜利。在此篇中,孙子也谈到了关于预先判断作战地点和作战时间的重要性:“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大致的意思是,预知交战的时间地点,就可不远千里与敌会战;但若预先不知道交战地点,也不知道交战日期,那就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也不能救援左翼,前锋不能救援后卫,后卫也不能救援前锋,更何况远的相距数十里,近的相距数里的呢?不过,《孙子兵法》在这里只谈到了预先判断交战时间地点的重要性,而杜佑则在如何调拨军队以及如何形成优势兵力以打击敌人方面,对孙子的战略原则进行了补充发挥。

  古往今来,无数战例都证明了“分则力散,专则力全”作为军事指导原则的正确性。而对其极富天才性的阐释与运用,则莫过于毛泽东在1946年9月16日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起草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以及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的胜利。1946年9月,解放战争已经进行到第三个月,在取得了与国民党作战的一些经验后,毛泽东写了这篇文章,对战争初期的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以期进一步统一作战思想,加快全国解放的步伐。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指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是我军从建军起十余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基本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在随后的1947年,毛泽东又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正是在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则”的指导下,解放军在总兵力仅有127万人、装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打败了总兵力430余万、装备远比解放军先进的国民党军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历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总结、发挥和提升,是中国传统优秀军事思想与现代战争碰撞下产生的优秀成果。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就是解放军版的“分则力散,专则力全”,但这其中的传承关系则是很明显的。

  也许有人会问,“分则力散,专则力全”是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如今是和平年代,这句话是不是就失去了指导意义了呢?不是的。这句话虽源自于兵法,但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战争领域,它对于我们处理人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商场如战场”“职场如战场”等说法。这样的说法,绝不仅仅是一种比喻,而是有其内在共通性的。有些领域的共通性一望而知,比如在商场上,在市场总体有限的情况下,你与竞争对手的交锋就和战场一样,区别仅仅是所运用的“武器”不同。还有些领域,它是以任务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脱贫,比如教育,“敌人”是以自然或社会的困难与不利条件等形式出现的,而你要调动自己的所有资源、精力去克服它们,则仍然是与战争相同的。

  和层出不穷的问题相比,人的时间、精力、资源总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去成就你的事业和人生呢?很简单,就是要牢记“分则力散,专则力全”的古训,集中精力做你最应该做的事情。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意味着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你的人生就应该适当地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做出了出色的表率。

  做减法,首先意味着你要去除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以及那些徒耗精力的欲望。曾国藩一生只有一妻一妾,并且越到后来,应酬就越少。当他把这些不必要的应酬和欲望减去的时候,他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更为有意义的事情。

  做减法,也意味着你必须要放弃一些其他也许很有意义的事情。曾国藩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曾国藩曾入翰林,作为旧时代的文人,他对诗词、书法等传统技艺也是很有兴趣的。但他以61岁的生命,留下的诗词仅有89首,在书法方面也未孜孜以求,就是为了能够将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做减法,还意味着你要简化自己的人生规则。在人际交往中,规则越简单明了,就越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成熟以后的曾国藩,他的人生很简单,就只有一个“诚”字,只求尽心把事情做好,甚至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他也不去计较。他的人生规则几乎是透明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总之,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舍,才能有所得。集中精力,才能办成大事。国家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7日 15: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