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64bc1173770c43319e15e112da47f0f6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引用过的一句经典名言。习总书记说:“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的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这是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的出处,是陈澹然的政论文《迁都建藩议》。陈澹然是安徽桐城人,生活的年代是清末民初。他才华横溢而恃才傲物,一时巨擘如李鸿章、袁世凯、黎元洪等都对他青眼相加,都想将他纳入幕府,不过,在李鸿章那是因为有人阻挠,在袁世凯那是因为反对袁称帝,在黎元洪那是因为鄙视黎元洪的为人庸懦,所以陈澹然并未真正参与到当时的政治生活中,他对时政的热情与见解,也就只能诉诸笔端,发之于文字了。这些政论文字,后来基本都收录在《寤言》中。时政之外,他还醉心文史,著有《万国公史议》《中国通史》《陈澹然诗文集》等。

  这篇《迁都建藩议》,就出自其《寤言》,创作时间是甲午海战失利之后。自鸦片战争起,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冲突中,就处于屡战屡败的境地;到甲午一战,竟然败给了一向被中国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更是让朝野震动。当此之时,中国到底何去何从,就成了盘旋在许多人心头的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澹然写下了这篇《迁都建藩议》。

  用今天的话语来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的其实就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考虑和处理问题,要从全局出发,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大局为重。斤斤于局部的利益,而使全局的利益受损,那么局部的利益也终难保全。

  道理这么好懂,为什么总会有人犯“不谋全局”的错误呢?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当事人太看重局部的私利。他们看不清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不肯为全局做出一点点牺牲,其结果就是那句成语所讲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整个局面恶化,大局难以保全的时候,局部的利益其实也就丧失殆尽了。

  不过我们刚才所说的情况,仅仅是“不谋全局者”中最常见,当然也是最简单的那一种情况。它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可以归结为个人或小集体中常有的自私自利。但也有很多时候,当事人“不谋全局”的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谋全局”,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谋全局”。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全局”观。

  所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指的不仅仅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态度,也是一种把控大局的能力。而要拥有这种态度、获得这种能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在很多时候,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全局”就有多大。我们说“不能”谋全局也罢,“不想”谋全局也罢,说到底,还是自身的格局不够。而要提升自己的格局,不外两点:一是技术层面的,就是要不断学习本领,提高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有开阔的心胸,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种“本领恐慌”,一般来说,本领多了,眼界开阔了,格局也会随之而扩大;二是态度层面的,就是要摆脱那种从私利、从眼前利益出发的态度,做人做事要从长计议,从大处着眼,这样虽然从眼前来看你可能吃点亏,但从长远来看,得到的必将更多。个人如此,政党乃至国家也是如此。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6日 11:23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