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详解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14a46486307e48bebeb09a284c72c9e3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这句名言,是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面向未来,发展好各项事业,巩固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办法,广开言路,博采众谋,动员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干。正所谓‘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寥寥数语,讲出了开言路、广视听的重要意义。

中华书局出版的《管子》

中华书局出版的《管子》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出自《管子·九守》中的“主明”一节,原文是:“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意思是,眼睛贵在明,耳朵贵在聪,心贵在有智慧。用天下人的眼睛看,就没有看不见的东西;用天下人的耳朵听,就没有听不到的东西;用天下人的心思去考虑,就没有不能理解的东西。集中众人的力量前进,智慧就不会被蒙蔽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的力量和眼界总是有限的,如果能把群体中尽可能多的智慧集中起来,就会像溪流汇集成大海一样,收获的将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质的飞跃。这就是兼听广纳的作用。

管仲塑像

管仲塑像

  管仲名夷吾,字仲,被后世称为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管子》一书是管仲作品的集合,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治国、修兵、发展经济等实际问题有着很有实践意义的看法,对后世许多学派如儒、道、法、阴阳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管仲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措施和这些理论的相互作用。“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正是管仲根据治理实践总结出的为政之道和为政者应当追求的目标。

  这就是“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的出处和背景。由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兼听四海,广纳天下,是国家强盛繁荣的必要支撑。战国末期,秦王突然下令,要求所有外国的客卿马上离开秦国,作为被驱逐者之一的李斯心中有点慌乱,但还是上书劝秦王说:“您所喜欢的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等宝物都是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如果东西非得要出自秦地才可以用,那这些都要被抛弃。但您不会这么做,那为什么对外来的人才却要抵制和驱逐呢?这是重视财物却轻视人才啊。”秦王恍然大悟,不仅马上撤销了逐客令,还封李斯为廷尉。秦王当时下决心逐客的原因是韩国派水工郑国来秦修筑水渠,想借此消耗秦国国力,秦王发现后大怒,认为来秦的客卿大都是间谍,驱逐他们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在我们旁人看来,这显然是一种偏激而狭隘的做法,秦的志向是要统一天下,可是如果只靠秦地的人才,又怎么可能得到“天下之心”?好在秦王知错能改,及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否则的话,得不到“天下之心”,又把自己拘束在本国这一亩三分地上,扫清六合的大业也就只是秦王做做梦而已了。

  秦王能统一六国,与他的兼听广纳有着很大关系。可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李斯这样的臣子,也不是哪里都有能听得进下级意见的上级。历史上刚愎自用的领导者也很多。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十八路诸侯聚在一起,推举最有家世背景和号召力的袁绍为盟主。这时候的袁绍拥有最精良的部队和最优秀的人才,天下百姓也指望他能赶走奸臣、平息战火。可惜袁绍并不是一个能听得进别人话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刚愎自用,让这十八路诸侯迅速分裂,各据一方。按说该“吃一堑,长一智”了,可惜袁绍还没有醒悟。建安元年(196),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劝他尽早占领许都,在天子旁边,保证自己的政治优势,他不听。过了一段时间,田丰看曹操去攻打刘备了,又赶紧对袁绍说:“趁这个机会袭击曹操后方,一战就可以胜利。”但袁绍总有令田丰和我们都想不到的说法,他说:“我最喜欢的小儿子生病了,我哪有心情打仗。”竟因此错过了大好时机。官渡之战的时候,田丰劝他说:“贸然进攻可能会失败,不如用持久战术先拖曹操一段时间。”袁绍心想:“我实力这么强,哪用这么多弯弯绕绕?而且你说的话太不吉利了。”于是把田丰关进监狱。官渡战败后,袁绍又觉得自己想错了、田丰说对了是件很丢人的事情,竟然直接杀了田丰。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想将天下人的眼睛捂上,只看自己眼前的事物,想将天下人的耳朵堵上,只听自己喜欢的声音,想让天下人都失去想法,只按自己的心意行事。

  崇祯皇帝也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手下有一员叫卢象的大将,卢象的骑兵非常精干,立下过很多战功。但骑兵只适合在平原战斗,崇祯却非让卢象率领骑兵去剿灭山里的农民军。卢象大军在山里陷入困境,向崇祯求救,崇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是强行要求他五个月内必须“平寇”;陕西巡抚孙传庭和大将洪承畴左右夹击,重创李自成叛军,眼看平定内乱马上就要成功,崇祯又不顾孙传庭的劝告和请求,非要他去迎战清兵,最后两边都没能顾好。难怪乾隆时的殿阁大学士全祖望说:“庄烈(即崇祯帝)之明察济以忧勤,其不可以谓之亡国之君固也,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我们今天看去,明朝的灭亡,当然有明中期以来几任帝王不可推卸的责任,崇祯作为一个“内无声色狗马之好,外无神仙土木之营”的勤奋君主,更似乎是在承担前人造成的悲惨命运。但是,刚愎自用,不听臣子的意见,不顾天下形势,是崇祯自己必须为国家的灭亡承担的责任。《尚书·仲虺之诰》中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可谓精警准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无数事实一遍又一遍强调着这个道理。战国时齐国邹忌用自己和妻子、小妾的例子讽谏齐王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齐王听后恍然大悟,下令广开言路,让臣子和民众以各种方式指出自己的过错,并给进言者以奖励。从刚开始的众人纷纷提意见,到最后虽然想指出问题却已经没什么可说的,齐国实现了国家实力和地位的飞速提升,燕赵韩魏都来向齐国朝贡。这就是兼听广纳的力量和意义。

  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兼听广纳显示了领导者的胸襟和气度,也是需要不断培养的能力。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将无数个体的所见所闻所感拼在一起,将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这需要的是觉悟,也是魄力。首先,要有包容四海之声、求取五湖之意的意识,不能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术业有专攻,集百家之长,才能成一家之事。此外,还要有切实的行动,博采众谋不能只是走走过场,而是要真真正正地有进言渠道,有推行机制,有保障制度。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对个人来说也非常有警示意义。为人处世,不能给自己画小圈子,而要走出自己的内心,走出自己的世界。平时多听听别人的见闻,见识就会更开阔;遇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解决起来或许会少些挫折。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2日 09:10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