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共产党员手机报》20190925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星期三 农历八月廿七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
  >重温习近平的“三农”情怀
  >孙家栋:中国航天大总师
  >女排精神在传承中闪耀着

  【党建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下午就“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举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学习笔记】
  重温习近平的“三农”情怀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切关怀广大农民。让我们一同走进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我们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农村、农业、农民有天然感情。——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尉氏县考察麦情时表示

  >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2017年1月,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

  【共和国勋章】
  孙家栋:中国航天大总师
  ----------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时针拨回15年前,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大多数人在这样的高龄都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擦眼泪。“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孙家栋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乡村振兴】
  把乡村振兴学院用实用好
  ----------
  浙江台州的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组建由教授和“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每隔半个月就下到基层村落解决问题;作为山东首家的宁阳乡村振兴学院,不自建校区,不自聘教师,挖掘盘活现有资源,联合各部门开辟党性教育、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农旅融合、电商孵化等特色教学现场……把学院建在乡野,把课堂开在田间,不仅让基层干部群众获得了先进知识和技术,而且有效避免了基建重复投资、人才低效利用等形式主义问题。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办好乡村振兴学院,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也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振兴”。实现好这两个目标,关键就在于把科研和教学活动同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研究、谋设计、出主意、育人才、促孵化,但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涉及的难点、盲区,乡村振兴学院都可以“管起来”。基层广阔天地大可作为,乡村振兴学院应当用实用好、大展所长。

  【图说中国】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开展
  ----------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已于23日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24日起向公众开放。展览以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以编年体为时间主线,安排设计了5个部分,并体现历次党代会和重要中央全会、五年规划(计划)等方面的跨段主线,选择150个“新中国第一”进行展示,每10年设置英雄模范人物墙,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实现的伟大跨越,清晰展现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深刻揭示新中国70年巨变背后的深刻道理。(下图)

  【党史故事】
  一口带着枪眼的行军锅
  ----------
  1935年元宵节后的一天,一大早,驻扎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的中央分局负责人项英就把房东钟伦扬叫了起来,说部队要奔赴新的战场了,临走前要把一口行军锅送给他。推让再三,钟伦扬最终收下了这口行军锅。红军走后不久,国民党军队就进了村,把全村的人赶到晒谷场上集中训话,命令大家主动交出红军的伤病员和物品,否则一旦查出格杀勿论。见大家都不吭声,国民党兵决定挨家挨户进行搜查。为了不让这口红军锅落入敌手,钟伦扬偷溜回家,从灶台上取下还热着的锅,背上它就往屋后的大山跑。国民党兵发现有人往后山跑,举枪就朝钟伦扬开了一枪。只听“当”的一声,子弹打在锅上,钟伦扬应声倒地,国民党兵以为他被打死了,便没再追上来。然而,子弹穿过锅并没有击中钟伦扬的要害,他只受了点轻伤。国民党军撤离后,钟伦扬把被枪打了个洞的锅背回了家,由于无法再使用,他便把这口锅保存起来做纪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钟伦扬去世了,他的儿子把这口锅交给了于都县博物馆。

  【手机短评】
  女排精神在传承中闪耀着
  ----------
  24日14时,在日本札幌赛区最后一个比赛日的较量中,中国女排迎战世界杯第8个对手肯尼亚队。女排姑娘们发挥出色,以3比0的大比分轻取对手,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实现八连胜。这是中国女排的胜利,更是女排精神的胜利。30多年前,中国女排创下世界大赛“五连冠”的壮举,在国门初开的那个时代,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缩影。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迈步前进,虽然我们已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强大,但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争先的顽强拼搏精神,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尽管成绩骄人,但郎平和中国女排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对她们来说,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从零开始”,每一次比赛都要拼尽全力,惟其如此,才铸就了强大的中国女排和传承至今的女排精神。说到底,女排精神之所以为女排精神,最根本的正是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何时何地,中国女排胜不骄败不馁,始终把为国争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赢要赢得光明磊落,就算输也永不放弃、超越自我,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来。

  【温馨提示】
  您好!欢迎您对共产党员手机报提出宝贵意见,请发送手机短信至12371。更多信息请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gcdyweixin和登录共产党员网:www.12371.cn。接收本手机报免费。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5日 16:44 来源:共产党员手机报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