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周礼

微信扫一扫 ×
f0ca6921d82d496da1c36105d963fe2f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书名叫《周礼》。

  《周礼》原名《周官》,《汉书·艺文志》六艺类有“《周官经》六篇”,就是此书。班固注说:“王莽时刘歆置博士。”荀悦《汉纪》云:“歆以《周官》十六篇为《周礼》,王莽时,歆奏以为《礼经》。”这里要说明一下,《周官》十六篇中的“十”字为衍文,应该是《周官》六篇。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说:“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可见,刘歆上奏《七略》时,还沿用《周官》的旧名,王莽时才更名为《周礼》,并列入礼经,时间约在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5年,至王莽居摄三年,即公元8年之间。其中的《冬官》已佚,汉代儒学家用《考工记》补其缺。

  《周礼》所记是一宏大的官制体系。此书虽然名为《周官》,但全书却并无一字提及它是哪朝哪代的典制。自从刘歆将此书指定为周公之典,学者多将《周礼》之“周”理解为“西周”之“周”。其实,这只是想当然而已。《周礼》分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六篇的布局有明显的“以人法天”的思想。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象征天地四方六合。六官中,每官各下辖六十官,共三百六十官,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故“周官”一名,当为“周天之官”之意。

  《周礼》的职官体系相当详密。六官分掌宫廷、民政、宗庙、军事、刑罚、营造。每官之内又有分工,如地官司徒之下有乡师统掌六乡之教,其下又有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等职,分掌州、党、族、闾、比等行政单位的教令政治。

  关于《周礼》的发现、作者和成书年代,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

  《周礼》一书,体大思精,文繁事富,治术、学术无所不包,历来受到学者和统治者的重视。所谓“治术”,指的是此书所载的治国制度,宏博详密,为上古时期典籍所仅见。孙诒让说自黄帝、颛顼以至西周文、武二王的“经世大法,咸粹于是”,认为它集中了五帝三代的为政精华。孙说虽不免有夸大之处,但此书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周礼》对古代中国的官制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自南北朝时期开始萌生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制,就脱胎于《周礼》六官,其后沿用千年。此外,《周礼》的许多规制,也被后世所遵奉,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王宫“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设计格局,这一点我们在今天的故宫还能看到,所谓面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

  此外,历史上试图借助《周礼》典制和建国思想推行变法的也不乏其人,如新朝的王莽、北宋的王安石等。近代学者孙诒让在内忧外患之际,作《周官政要》,试图借用《周礼》重振国政。《周礼》的声教还远达海外,朝鲜近代著名学者丁若镛的代表作《经世遗表》,就是以《周礼》为依据提出的革除弊政的方案。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22:36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