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明事理、辨是非、正己身。在中共党史上,有一位将领曾战功赫赫,但他的人生结局却很悲惨。这名将领的人生经历警醒我们: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严肃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且是经典的教科书。在中共党史上,曾有一位将领战功赫赫,但他的人生结局却很悲惨。从这名将领的人生经历中,不难看出一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的重要性。
这名将领的名字叫陈光。
陈光1907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并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之后,他担任过红四军连长、副支队长、团长、师长,1936年12月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力红军改编成八路军,陈光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旅长。1938年3月初,第115师师长林彪在山西隰县以北被阎锡山军队开枪误伤,只得回延安治疗,八路军总部决定陈光代理师长一职。1939年春,陈光与师政委罗荣桓率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陈光调离第115师前往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春,他到中央党校学习。当时,组织上对陈光过去的历史作了充分肯定,党小组在对他的历史进行审查后写道:“陈光同志自农民出身领导游击战争始到现在,已成为我党有数的军事人才之一,亦看出他一贯忠心耿耿,为党为阶级事业虚心学习,联系群众的优良品质。在指挥作战中,机智英勇,曾创造出不少有名战斗范例。”
1945年4月下旬,陈光出席了中共七大。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时,由各代表团酝酿提出候选人名单,经山东、晋绥两个代表团提名,陈光也被列入候补中委的候选名单之内。
他自己也认为凭资历与战功,应当进入中央委员会。但是,当时毛泽东在考虑中央委员会组成人选时,希望红一方面军特别是红一军团出身的干部能够有所忍让,以便有更多的名额给其他根据地出身的干部,使七大成为一个真正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因此,在七大正式选举之前,他将陈光从候选人名单中撤了下来,换上其他根据地出身的干部。
当时,陈光在这个问题上政治站位不够高,缺少应有的大局观念,公开表示反对,一度在延安造成了不良影响,毛泽东为此亲自写信给他做解释说明工作。
抗战胜利后,为建立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派遣大批干部进入东北,陈光亦是其中之一。到东北不久,陈光在电台问题上与老领导林彪闹了一次不愉快。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辽宁的黑山、北镇一带组织第二防线,由陈光负责指挥。这时,罗荣桓把从山东带来的一部电台和相关机要人员转交陈光使用。
11月下旬,林彪带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挥所从山海关撤到辽宁阜新。
林彪致电陈光,要求将罗荣桓给他的电台和机要人员调到总部。陈光当时考虑战争形势紧张,没有电台不便进行联络、指挥,于是回电希望将电台与人员留下。随后,林彪又连发两封电报催调电台,并批评陈光扣压电台妨碍指挥作战,于是陈光决定将电台送往总部。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军从锦州、沟帮子向北镇发起大举进攻,电台与人员只得随陈光向东转移至吉林的盘石,离总部所在地阜新更远了,因而电台最终未送到总部。
后来,林彪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陈光“无理霸占电台,抗命不交”。
1946年1月,陈光调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随后,他没经过林彪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批准组织了长春战役(尽管此役取得了胜利,共歼灭伪满“铁石部队”等2万人,并占领了长春)。
此后,陈光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一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等。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动后,陈光随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1950年1月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当时,中央明确规定,在港澳台等地做情报工作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纪律,但陈光违反干部政策和规定,安排一些来投靠他的亲友去做海南岛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并将老家的亲戚和知识青年招来广州办起了训练班,还派遣一些人去香港活动。这些事他也未经过当时广东军区主要负责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的同意。
应该说,这样重大的问题事先不请示主要领导确实不妥。叶剑英了解这些情况后,曾亲自找陈光谈话,希望他认识和改正错误,但陈光脾气暴烈,又以有战功自居,产生严重对立情绪,据说最后两人甚至拍了桌子,谈话不欢而散。
后来,广东军区召开组织生活会对陈光进行批评帮助,陈光不但不接受,而且再次拍了桌子。
为了严肃党的纪律,1950年7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纪委报请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后,决定给予他撤销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随后,陈光被软禁于广州的住所。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动员他迁移到武汉,后被隔离居住在中南军区一栋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的楼上,允许看书看报,不许下楼、出院,不允许探视。应当说,当时中央纪委对于陈光的处理还是比较慎重的,曾批复:“现在对他要(么)就是承认错误,决心改正,留在党内继续为党工作;要(么)就是继续错误,自绝于党和人民,二者必居其一。”责成华南分局纪委负责处理此事,将上述意见向陈光说明,要求他表明态度。
1951年年初,中共中央中南局派人同陈光谈话,劝他认识错误,但陈光认为处分决议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处理不公,并认为这是林彪故意害他,因而拒绝接受组织处理。
1951年2月,中南局做出《关于批准华南分局开除陈光党籍的决议》,认定陈光“以功臣自居,胡作非为,目空一切”“断送了他过去的光荣,走上了反党反人民的道路”“陈光的错误及其反党行为,已经发展到不可饶恕的程度,继续留在党内,对党对人民是有害的”,将其开除党籍。
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陈光自然是难以接受,1954年6月,陈光自焚身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971年林彪事件后,陈光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976年2月和1981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曾两次组成联合复查组,对陈光一案进行复查。
1976年2月复查组得出的结论是陈光错误严重,对他的处理是经过中央批准的,未发现对陈光有陷害的问题,给予开除党籍的处分是必要的,但可视为人民内部矛盾。
1981年2月复查组认为陈光的错误是严重的,但原定的错误性质有些偏高,处分过重,长期隔离的做法欠妥,建议恢复党籍。但是,对于这两份复查报告,中共中央都没有批复。
1986年10月前后,罗荣桓夫人林月琴、罗瑞卿夫人郝治平等16名老同志联名给中央纪委书记陈云写信,希望对陈光一案进行复查。陈云于同年11月7日批示同意进行复查。随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军委纪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组成调查组,对陈光一案进行复查。
1987年9月初,联合复查组在大量调查、考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陈光参加革命后,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但个人主义严重,无组织无纪律。原认定的错误事实大部分属实,部分失实;原对其错误的定性过高,给予的处分过重;建议恢复党籍,恢复原职务待遇。
1988年1月,中央纪委常委会一致同意复查组关于陈光案件的复查报告。1988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布《关于中央同意撤销陈光反党结论的函件》,其中说:“对陈光同志的问题,经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总政治部、军委纪委联合复查审议后,向中央报送了《中央纪委关于陈光同志问题复查处理意见的请示》。中央同意撤销原定陈光‘反党的结论’,恢复陈光同志的党籍。”
陈光在战争年代转战南北,曾经十次负伤,功勋卓著,对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最后成了悲剧式的人物。当年对于陈光的处理或有些过重,但林彪事件后对他案件的几次复查都认为本人确实有不足,存在个人主义和纪律观念不强等问题。
陈光有突出的军事才华,但政治上却显得不那么成熟。如果陈光当时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纪律观念、大局意识更强些,政治站位更高一些,这样的悲剧是否可能避免?
陈光的人生经历,或许能对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一点启示与借鉴。
历史启示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不一定随着党龄的增长而增强,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提高,必须不断增强讲政治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能够从讲政治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党的纪律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