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党建引领 村美民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头。”前些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龙源口镇墩上村黄陂洲自然村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村子,没啥出奇的地方。可现在这里有独具特色的“香樟公园”,天然水溪穿村而过,庐陵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一派“梦里老家”的别样风景。村庄分为民宿度假、非遗展演、生态休闲、采摘体验4大片区,“自然赏景+度假养生”的特色农旅,成了游客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黄陂洲村的华丽转身,是永新县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新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初步构建了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党建+村庄建设”塑造乡村自然风貌

  永新多美景,散落山水间。位于该县西北的高市乡滨江洲塘书画村,旧称“古木洲上”,是徐悲鸿关门弟子、当代著名国画家刘勃舒的家乡。全村96户人家,392人,农闲时村民喜好舞文弄墨,是远近闻名的书画村。

  早在十几年前,洲塘村就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乡村旅游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始终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最主要的原因是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日常学习教育不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为此,乡党委和驻村干部把基层党建工作提上了首要位置,先是举行“主题党日”定期学习议事,激发党员和群众内生动力,召集大家学习党的政策和先进村经验,同时健全村级组织配强干部,完善工作机制。

  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特色村点建设。在驻村工作组的引导下,滨江村党支部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多措并举,在提升组织力上下功夫,使得村民一致拥护、主动参与。

  仅一年时间,洲塘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庄古建筑保护性修缮全面完成,最大限度保证了村庄的原始风貌。将村里的18栋古民居,建设成刘勃舒旧居、书画工作室、景永瓷艺工作室、洲塘茶馆、书画电商中心、名家工作室及永新书画院,打造了一个集书画展示、书画创作、书画培训、书画体验、书画交易为一体的书画村。

  如今的洲塘是旧村改造的新样板: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既传承着固有的文化血脉,又张扬着独有的书画魅力。

  近年来,永新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全面落实“七改三网”和“8+4”公共服务建设,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村点2241个。同时,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格局,重点选择有山、有水、有文化、有古迹、生态好的村庄,积极保留原始建筑符号和村庄文化记忆,精心打造了三湾乡三湾村、烟阁乡黄竹岭村、莲洲乡溶溪村、高桥楼镇白堡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党建+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在莲洲乡光明村陈贤光家,屋外墙壁上挂着的一面红旗格外醒目,上面写着“莲洲乡光明村最美庭院”几个大字。一把铁锹,一只担箕,一把火钳,一把扫帚是陈贤光的标配。每天早晨七八点钟就起来把自家屋子打扫干净,然后带着这些“家伙”走在村里的大路小巷里忙碌。

  光明村有3000多人口,5个自然村分布散落,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是村“两委”干部感到头痛的事情。2016年之前,光明各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十分差,村里的水塘成了村民倒垃圾的场所,天气一热,臭气冲天。

  为了改变现状,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和全体党员向群众做出了庄严承诺:“我们党员干部要先干一步,为群众做好服务,带好头,甩掉‘脏乱差’的帽子。”

  村“两委”以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通过调整、修订“村规民约”,开展身边好党员、最美庭院、最孝敬户、和睦家庭、脱贫示范户等评比,在村里醒目位置张贴“与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尊老爱幼传美德,家庭和睦万事兴”等标语,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按照标准,每月评比出1名身边好党员、20户最美庭院、5户最孝敬户、5户和睦家庭和5户脱贫示范户,并为他们发放流动红旗。

  同时,光明村建立以支部党员大会凝聚意志、以干群联席会监督落实、以村民小组会听取村情民意以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问效的联动管理体系,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与美生态、促产业相比,“乡风”这盘看不见、摸不着的棋更难下。永新县从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巩固自治基础,健全法治保障,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发力,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做好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工作,弘扬公序良俗,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党建+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生活富裕

  走进澧田镇九西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结满果子的桑树,微风吹来,空气里弥漫着酸酸甜甜的味道,漫步其中,让人沉醉不知归处。与此同时,在九西村的小蚕共育室里,刚孵出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工作人员将蚕纸放在竹筛上,再撒上切碎的桑叶,十几分钟后,蚕蚁陆续爬上桑叶,奋力开吃。

  据村支部书记沈生先介绍,九西村有40余年的种桑养蚕传统,以前种桑、育种、采叶、喂食、上蔟、取茧,样样都得靠双手,劳动量不小,效益却不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沈生先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外地学技术,召集村民一起,推广应用小蚕共育、大棚养蚕、方格蔟、省力化蚕台等一批养蚕实用技术,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蚕茧的质量。

  有了技术,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蚕桑产业,九西村党支部决定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全村160户480人种桑养蚕,由合作社统一育种、管理、销售、分红,保障群众切身利益。2017年底,九西村实现了整村脱贫,8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蚕桑产业中得到了实惠。

  永新县坚持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推行村党支部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559个,大力发展大棚果蔬、珍稀楠木、井冈蜜柚、种桑养蚕等“四个千万”工程,形成现代农业产业规模26.1万余亩,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齐头并进。

  立足乡村实际,探索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是永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积极引导和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资源开发型、盘活存量型、异地发展型、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创收型、市场经营型、旅游引领型“八型”模式发展壮大集体产业,引导群众通过资金、资源、资产入股和劳务合作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23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达5万元以上,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99个,占83.6%。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6日 17:41 来源:“当代江西”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