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多管齐下”打好乡村治理“组合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紧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促进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管理新模式,有效构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乡村治理领导体系。牢牢抓住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这一关键,不断完善责任落实体系,紧紧依托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责任落实,不断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制定出台了《渭源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县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县乡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县委农办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共同推动乡村治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强化组织建设,建强乡村治理战斗堡垒。把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和党组织覆盖面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村级自治能力的主要抓手,结合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和“四抓两整治”工作,一手抓规范提升强基础,一手抓创新突破上水平,推动完善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大力提高党组织规范化程度。分类提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跟进推进举措,围绕“1+7+3+N”示范创建层级管理模式,培育打造“标准化党支部”。深化实施“双引双带”党建扶贫工程,大力推进“三链建设”,依托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党组织,引导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党员领办创办经营实体。制定村“两委”成员县级备案管理办法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新调整村干部实行任职和履职“双备案”,大力储备村级后备干部,遴选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致富青年到村任职。

  引导群众参与,筑牢乡村治理自治基石。不断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服务机制,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群众的自治民主权利,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等,鼓励开展村民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对村级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公示公开,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统一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利用村级公示牌、惠农资金监管网、村民微信群等平台,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抓好村级监督。推行村级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操作性较强的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动网格员民生事项服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群帮教、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建立村干部、帮扶工作队值班制度,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形式,持续延伸村党组织服务群众链条,推进了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推进依法治理,夯实乡村治理法治保障。围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基层法治创建、人民调解等重点工作,为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多层次法治培训和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化解家庭矛盾,有效维护了家庭和睦。提升法律服务能力满足群众需求,建成渭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乡镇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村级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调剂符合条件的律师担任行政村法律顾问,实现了全县行政村法律顾问全覆盖。

  培育乡村文明,树牢乡村治理德治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花儿、剪纸等民间文化、农村广场文化等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受到熏陶。创新建设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通过物质“超市”激发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在群众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导向。深化文明创建培树文明风尚,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脱贫示范户、好孝子、好公婆评选表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培育行动,着力弘扬乡村道德新风,重点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盲目攀比、收礼敛财等社会陋习,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和黄赌毒等违法乱纪行为。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引领群众形成文明婚嫁、孝老爱亲、厚养薄葬新风尚。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乡村治理共建共享。树立服务理念,切实提高基层组织服务乡村、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以脱贫攻坚补短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护运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紧盯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维修)校舍、田径运动场、村级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等,提升基层保障水平。围绕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结合全县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创新实行资产收益分配模式,探索形成了资产收益“归村集体经济、村上用‘四议两公开’法确定村级公益岗位、村集体以购买贫困户劳动开发公益岗位、贫困户以公益劳动获得薪酬”的资产收益分配模式,重点用于村级公益性岗位报酬、村级公益事业等。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和“六项行动”,全面开展“拆危治乱”专项攻坚行动,清理拆除断壁残垣,全面提升村户环境面貌,夯实乡村治理群众基础。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 17:27 来源:甘肃党建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