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湖北省十堰市:“五微”模式助力乡村治理升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21年以来,湖北省十堰市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有效途径,创新“五微”模式,大力推行“微课堂”“微榜样”“微团队”“微积分”“微阵地”模式,有效破解农村党员组织学习难、发挥作用难、能力提升难的问题,助力乡村治理升级。

  开展微课堂。十堰市创新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微课堂,线上以乡、村两级微信平台为载体,开设“郧阳红”“黄龙乡村夜学”等课堂,灵活运用“十堰基层党建”“学习强国”等平台深入开展“微学习”,着力打造“党建微课堂”,切实做到党员“每日一学”。开设“微课堂”版块,上传生动、鲜活的小知识,让党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学习”、发表“微感悟”,突破了党员学习时间、地点、内容的限制,推动农村党员群众活动场所由“分散”转向“集聚”。线下将培训讲台搬到田间地头,开设“农田微课堂”,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故事、案例、顺口溜、田间剧,不让一位农村党员“缺课”。十堰郧西县还开展“点赞我的国、制度和治理”微课堂,用群众语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农家”。

  树立微榜样。十堰市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收集整理普通党员在巩固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做得好的,值得其他党员、群众学习的“微事迹”,通过宣传栏、“红微群”、公众号等形式加大宣传,让党员的“好形象”在群众中看得见,感受得到。拍摄“微榜样”短片,用小镜头记录党员“好故事”“好行为”“好家风”,组织基层党员集中观看学习,让榜样的力量不断向基层延伸发力。开设“党旗飘扬”栏目,开展“最美守井人”、“十面红旗”评选,大力宣传报道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生态振兴中的先进典型,开展“最美十堰人”“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让党员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不断凝聚乡村振兴的党心民心。

  组建微团队。如何破解“村干部忙得团团转,普通党员却没事干”?怎样调动普通党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十堰市探索出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创新将农村无职党员、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等按照专业、兴趣、特长组建乡村治理服务队,成立助力产业发展服务队、政策宣传服务队、环境整治服务队、环境整治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节队等,使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动融入,在乡村治理中成为“排头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农村党建生态圈中。十堰丹江口市成立党员护水队203个,创设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功能型党小组970个,4700余名农村党员认领村庄保洁、护水护绿等责任岗位,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行微积分。十堰市创新开展农村积分管理项目,开办“爱心超市”、出台“爱心积分”管理细则,党员群众只要遵守“村规民约”,就能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将大家的行为表现转换成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调动基层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通过积分带动,大家养成了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良好风气,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的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十堰茅箭区二堰街道百二河村第一书记徐敏表示,积分制管理以来,邻里之间团结友爱,村民之间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清扫,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

  提升微阵地。十堰市重点解决农村党员群众教育没有阵地、没有依托,堡垒作用缺乏发力点的难题,在乡镇集中建设一批“党建综合体”、政治生活馆等,作为镇级党群活动的中心主阵地,在村级远教活动室、村级文艺舞台、村级图书馆、农村院落等建立“小微”党群之家,旧图片、老物件,政治生活馆和党建文化广场传承红色基因,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成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共享空间和“红色阵地”,零距离了解群众诉求,贴心为群众提供服务。十堰张湾区新建了“支部书记学院”,在放马坪古巷改造打造了集区情和民俗于一体的“红色地标”,在西沟沿线布局风格各异的“党群红色驿站”,既有“政治味”,又体现了“乡土情”,受到广大基层党员的欢迎。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17:49 来源:党员生活网 编辑: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