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黑龙江省黑河市:坚持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黑龙江省黑河市在抓城乡基层治理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促进和谐、服务民生为根本,切实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瓶颈,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理顺组织体系

构建基层治理“指挥链”

  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贯通、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组织体系,持续推进“党组织+网格化”建设进程。在纵向上,构建“市委—县(市、区)委—街道(乡镇)党委—社区(村)党组织—小区(居民区)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六级联动党的组织链条体系,一纵到底,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横向上,市、县两级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街道社区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协调联动平台,着力解决“一个部门抓不了、多个部门抓不好”的问题。持续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动,让一个个“党建孤岛”串联成“党建高地”,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

选育骨干队伍

锻造基层治理“主心骨”

  坚持把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治理能力最关键、最根本因素,对人员力量配备做“加法”、工作负担做“减法”,换来了村(社区)管理服务上的“乘法”效应、化解矛盾上的“除法”效应。突出政治标准,全面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和县级联审制度。高标准推进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拓宽视野、优中选优,努力通过换届实现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有效改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结构。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重点从退伍军人、外出返乡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建设一支1200余人的村级后备力量,由村党组织负责人或第一书记结对帮带,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拓宽参与渠道

搭建基层治理“连心桥”

  树立“一核多元、携手共治”的工作理念,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参与机制,有序引导城乡各类组织和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让各类社会主体和居民群众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调整优化网格设置,灵活采取“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多网格一支部(党小组)”等方式组建网格党小组或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个治理网络。结合“双进社区全覆盖”党建项目实施,统筹街道社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党员、干部资源,建强治理队伍,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深入开展“党旗耀边疆·战疫勇担当”先锋行动,组建887个临时党支部,2 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防控一线,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筑牢坚实根基

织密基层治理“保障网”

  阵地有保障,服务居民才有抓手。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城乡基层组织支持保障力度,着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有效提升治理承载力。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结合建设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区党组织赋权扩能减负,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有重点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使基层党组织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治理一方、造福一方、稳定一方的责任。不断强化村和社区工作力量,在人员配备、补贴待遇、晋升通道、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努力实现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按照“15分钟服务圈”的要求,重点依托街道、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优化布局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党建、政务和服务“多网合一”。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资产租赁、联营、承包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0日 11:21 来源:“龙江先锋”微信公众号 编辑: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