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共产党员手机报》20210524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三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
  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大数据提高城市“智”理水平
  >玉树枝头绽新绿

  【要闻简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意见》。

  >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仍在肆虐。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首要任务。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责任,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就中巴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

  【学习笔记】
  习近平谈高质量发展
  ----------
  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摘自习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手机短评】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
  蒙山巍巍,沂水汤汤。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红色是沂蒙革命老区不变的底色。从沂蒙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往事,到沂蒙红嫂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再到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英勇事迹,在临沂,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红色主题纪念馆不断建立完善,承载起一段不容忘记的历史记忆,吸引一批又一批观众前来参观学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临沂从摆地摊、搭大棚起步,到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再到今天“向现代物流迈进”;从本地居民赶集到吸引周边客商,再到覆盖全国2100个县级以上网点、通达国内所有港口口岸……临沂的发展变化,根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沂蒙老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开拓奋进,是临沂群众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集中体现,也是沂蒙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最好见证。如今,新时代的沂蒙山区翻开了崭新一页。行走在临沂的大地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速公路平坦宽阔,城市夜景灯火璀璨,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从革命战争年代淬炼而成的沂蒙精神,在今天不断焕发着耀眼光芒,让老区人民追梦的步伐更加豪迈铿锵。

  【基层治理】
  大数据提高城市“智”理水平
  ----------
  不久前,天津市河西区谊城公寓社区里,一根电线被大风刮了下来。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使用“津治通”APP上的“问题上报”功能,电力部门接到数据指令,迅速派出维修人员应急抢修。天津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王芸介绍,2019年天津建成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津治通”,通过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体系,全面整合党建、综治、数字城管等信息资源,打造“社会治理一张图”。目前“津治通”已在天津16个区、276个街道(乡镇)级区域和5733个社区(村)级区域全面贯通,实现平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全程监督、评价反馈的闭环。谊城公寓社区党委书记王靖点赞“津治通”:“如今工作流程更清晰了,只要打开手机,事情反馈到了哪个部门、处理到了哪一步,咱们网格员一目了然。”天津着力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2018年,天津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提出“形成全市政务数据目录和共享目录、开放目录”,“政务数据以在政务部门之间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等要求。“河西区有一千八百多名网格员、网格长,手机数据叠加在一起就是一部立体的民情日记。”河西区网格中心主任金鑫说,系统后台会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由专人细化后推送给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图说中国】
  贵州黎平:展示农耕文化
  ----------
  2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村民在参加传统农耕展示活动。(下图)当日,洋洞村村民牵着近千头耕牛走进田间参加活动。洋洞村农耕文化保存完好,村民至今仍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习惯。

  【同心奔小康】
  玉树枝头绽新绿
  ----------
  碧空下,成排的红顶黄墙民居,亮丽醒目;沟道里,巴塘河静静流淌,绿如翡翠。这里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禅古村。11年前,玉树发生7.1级地震,抗震救灾的第一个“帐篷党支部”就设立在此。灾后恢复重建,禅古村一度经营起砂石料厂。如今,经过一番探索,厂子早已关张。“一来市场需求减少,二来破坏污染河道”,村支书扎格意识到这碗“资源饭”端不稳、端不久。玉树州建成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后,禅古村转而吃上“阳光饭”,年年有30万元收益。看着村前河水复清,扎格正盘算怎么拿这笔钱助力乡村振兴。既担三江源保护重任,又要小康路上不掉队,禅古之变,是玉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海拔四千多米的甘达村是玉树市的饮用水源地,全村分布着213处泉眼。以前,牧民逐水草而居,帐篷就扎在河边,“烧剩的炉灰,顺手就往水里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也是风吹满地跑。而今,甘达村牧民自觉搬离了水源地,家家户户住进政府统一建设的民居。伴随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甘达村成立了牧民自己的环保队伍,全村划分成23个环保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牧民从草原利用者转型为生态保护者。过去有的人谈保护、说发展,像“酥油漂在凉水里”,各是各;如今摸着门道、尝到甜头的甘达村人回过味来:生态保护者,也是红利共享者。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民生,化在一起、水乳交融,稠得分不开。“十四五”开局之年,玉树州提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努力走出适合当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温馨提示】
  您好!欢迎您对共产党员手机报提出宝贵意见,请发送手机短信至12371。更多信息请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gcdyweixin和登录共产党员网:www.12371.cn。接收本手机报免费。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4日 16:27 来源:共产党员手机报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