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红色印记》第55集:北平战与和 一笔定乾坤

微信扫一扫 ×
65a3cec7ef8240e8b6edff579be821d2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万茜。我要讲述的文物是一支见证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派克钢笔,现收藏于天津市平津战役纪念馆中。这支钢笔是赛璐珞材质,也就是合成塑料,笔身为墨绿色,装饰着一圈圈金色的斑纹。

△苏静将军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的钢笔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支普通钢笔,但它的主人苏静将军,曾用它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说:正是这支钢笔,书写了化干戈为玉帛、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

  王培军:1949年1月21日,苏静作为平津战役我方的谈判代表签完字之后,傅作义马上召集他的高级军官开会,宣布这个结果。之后,北平的25万国民党守军按照编制序列、指定位置,开出城外接受我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北平这座3000年建城史、200多万人口、名胜古迹无数的古都,兵不血刃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9年1月19日,签订《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协议书》文本照。协议的基本精神:迅速缩短战争,获致人民公议的和平,保全工商业基础与文物古迹,以促成全国彻底和平之早日实现,使国家元气不再受损伤。

△苏静将军

  时间的指针拨回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在张家口打响第一枪。人民解放军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对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

  当时的北平,经济萧条、军心涣散。迫于兵临城下的压力,12月15日,傅作义派崔载之、李炳泉秘密出城谈判,苏静负责接待他们,但因为双方谈判条件相差甚远,无果而终。

  王培军:第一次谈判,苏静只用这支钢笔记了一些对方的诉求以及我们的想法,但是很遗憾,因为双方的条件相差太远,就没有形成正式的谈判纪要。

  △第一次谈判时间为1948年12月15日至19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苏静(左2)接待由李炳泉(左3)陪同出城谈判的傅作义代表崔载之(左1)。

  在此后的平津战役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迅速解决新保安、张家口敌人,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大部分被歼灭,北平俨然已成陆上孤岛。无奈之下,1949年1月6日,傅作义再派周北峰作为代表,前往蓟县八里庄进行第二次和谈。

  王培军:这次谈判应该说有重大进展,有些条款已经很明朗、很具体了。我们的条件非常明确,就两化:国统区就地解放区化,国军就地解放军化,说白了就是化敌为友,其他条件都可以答应。第二次谈判就达成了谈判的纪要,由周北峰带回了北平。

  △第二次谈判时间为1949年1月6日至9日。东北野战军保卫部部长钱益民的日记,对北平和平解放第二次谈判的警卫、接洽等有关内容作了记载。

  四天后,第三次谈判开始了。期间,人民解放军仅用29小时解放了天津,给傅作义极大的震撼。

  电影《大决战》

  苏静:邓将军,周先生,我们的首长已经到了,继续谈判。

  邓宝珊:苏处长,天津方面……

  苏静:天津战役已经结束,从昨天上午十点到今天下午三点,总共二十九个小时,全歼守军十三万人。

△第三次谈判时间为1949年1月13日至16日,谈判地址通县五里桥。

  天津解放后,北平二十多万守军陷入绝境,傅作义手中彻底再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双方很快达成了基本协议。

  1949年1月17日,一辆从通县五里桥开往北平的吉普车上,坐着一位身着长袍、头戴礼帽,商人模样的人。他正是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入城代表——苏静。第二天,傅作义专程来到他下榻的联谊处表示欢迎。苏静晚年曾这样回忆:

  傅作义说:“只要有利于和平解决,有利于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免遭破坏,实施方案怎么定都行,你们几位就算是双方的全权代表了!”

  就这样,苏静作为这次谈判我方的唯一一位代表,与国民党方面磋商,并用这支钢笔逐条记录。21日,他代表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北平和平谈判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纪录片《北平入城市》:

  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北平,于1月31日宣告解放。原有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军事机构大约20万人左右据守的北平,乃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

△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入城接收国民党守军防务。

  解放军接管北平后,立刻筹备入城式。平津前线司令部决定以东北野战军41军为主,附加华北军区的部队和特种兵部队。由于参加入城游行的车炮刚从前线撤下来,满身征尘,战士们便把大炮、坦克、装甲车清洗得干干净净,军装也都缝补整齐。

  纪录片《北平入城市》:

  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庄严入城式。大清早,北平的工人学生市民从各地赶来参加。有革命传统的长辛店铁路工人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人汇合成了无边的海洋,锣鼓震动了古老的北平城,人民大众是这样喜悦地等待、迎接自己的队伍。

  至此,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它所创造的“北平方式”也成为后来和平解放湖南、四川、新疆和云南的成功范例。

  1995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始筹建,并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苏静老人,亲自把这支跟随了他近五十年的钢笔,赠送给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说,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信仰坚定的最好体现。

  王培军:这支钢笔跟随他50年,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知道这个钢笔是北平和平协议签字(使用过)的,必须把它保存好。这也是一种信仰,这是对事业的忠诚、对党的忠诚。

  这支钢笔,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放北平、保护古都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折射出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虽历经风霜雨雪数十载,依然绽放着光彩。

△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叶浩林为观众讲述革命历史

  叶浩林:我是平津战役纪念馆的“90后”讲解员叶浩林。每次注视这支派克钢笔,我的思绪就回到了70多年前的北平。这支钢笔背后凝结的是人民战争的伟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青年一代,我将秉承红色精神,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鲜活故事,把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融入到日常的讲解工作中,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党的初心和使命。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09:41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