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挖掘滹沱河历史血脉,弘扬跟党走老区精神

大型人文纪录片《滹沱记忆》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微信扫一扫 ×

  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滹沱记忆》(每集50分钟),于7月5日至9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晚间22:00首播,河北卫视和各大视频网站陆续上线播出。

  滹沱河是华北最大水系海河的支流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害河。如何变水害为水利,历代统治者都费尽心思。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河北省在中央支持下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在平山县境内建成了岗南、黄壁庄两座国家大一型水库,从根本上治理了滹沱河的水患。为了修建这两座大型水库,位于滹沱河中游平山县的91个富庶村庄和13万亩稻麦两熟的良田被淹没,10万库区移民从此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故土,或在高岗旱坡上重建家园,或搬迁到外省异乡。

  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过巨大牺牲的平山人民,为什么仍然能够一如既往地选择默默奉献?他们为此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本片向您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滹沱河畔的故事,和那些永远无法磨灭的滹沱记忆。

  本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景式解读滹沱河人文、地理、历史的丰富内涵和文化精神,以新中国建设年代海河水利工程建设为叙事背景,以岗南、黄壁庄两大水库建设和移民搬迁、重建家园为内容主体,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展现水库建设、搬迁、脱困、重生的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以群像的形式讴歌滹沱河沿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奋斗精神,讲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支持滹沱河治理和岗南、黄壁庄水库建设,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改变落后面貌,不忘水库移民为国家建设付出的牺牲,努力帮助库区移民避险解困、脱贫致富的故事。

  全片贯穿着平山老区人民对党忠诚、为了国家建设和整体利益甘于牺牲、默默奉献的精神和情怀,又洋溢着浓郁的燕赵人文风情。富有地域风情的主题歌《滹沱河水长又长》,长达百米的手绘长卷《平山百里滹沱图》,大量再现、手绘、动画的运用都呈现出震撼、细腻而隽永的艺术效果。

  《滹沱记忆》由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广播电视台、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平山县委县政府联合摄制,是国家广电总局选定的86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之一。本片从2018年开始筹划,2019年春正式开机,创作过程历时三年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华北学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多位专家给予悉心学术指导,在中央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和岗南、黄壁庄水库事务中心档案室查阅拍摄了大批文献档案,采访了近百位专家、学者及库区移民,远赴台湾采访清代平山知县曹瑾的后人,拍摄他吸取“滹沱营田法”经验修建而成、至今仍在使用的台湾最大水利工程——曹公圳,并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首次披露了民国时期华北水利委员会和日伪时期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在滹沱河引水开渠、开发水利的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跟踪拍摄了著名社会学家杨善华教授带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术团队,持续25年在平山西水碾村进行社会学调查,取得大量学术成果的故事。

  《滹沱记忆》由河北省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平先生担任总策划和总撰稿,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张军锋担任总导演,由《平山记忆》《中山国》原班主创团队历经三年创作而成。本片的创作是对著名革命老区、历史积淀深厚的平山县自然、人文、地理和红色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为了全面系统整理平山的历史、文化,河北省中山国研究会、平山县从 2017年起,发起组织大型人文历史调查工程“平山村庄考”,从历史演变、地理和人文风貌等多方面对平山县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的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和梳理,这些调查活动也被生动纪录下来,成为本片重要的内容。

  有专家称,《中山国》是对平山璀璨的古代文明的精彩呈现,《平山记忆》是对老区平山革命历史的精心抒写,而《滹沱记忆》则是对新中国建设年代平山水利建设和10万移民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浓墨重彩的描绘,并共同构成一幅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的大型纪录片系列“平山三部曲”。创作团队从三部曲的第一部《平山记忆》创作开始行走在平山的大山大河之间,至今已有十年,以十年时间专注一个县域的历史文化,并连续创作完成系列大型纪录片在央视高端纪录片平台播出,在国内尚不多见,堪称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7日 11:57      来源:长城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