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实施“导航强基铸魂”攻坚行动:党建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专题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专题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取得巨大成就,有力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教育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6月25日,教育部举办“七一”表彰大会暨党组书记专题党课。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围绕“知史爱党,当好‘三个表率’”为直属机关党员干部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大优势、根本保证。从2019年开始,教育部实施“‘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攻坚行动,明确9个方面51项重点举措,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扎实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政治统领——

把好方向盘,彰显政治机关属性

  前不久,在教育部举行的一场主题党日活动中,视频连线了三位基层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人员和家长。大家谈看法提意见,畅所欲言。“连线的三个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群众对基础教育的热切期望。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是我们必须树立的政治意识。”基础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吕玉刚说。

  教育部共有478个党支部。类似的主题党日,是教育部各党支部的日常功课。一头连接着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如何让党和国家一项项教育政策落实见效、惠及百姓,切实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不仅仅是一道业务题,更是一道政治考量题,考验着教育部党组的政治智慧与政治能力。

  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各司局、单位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讲政治的要求是一样的,都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在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三个表率’上下更大功夫。”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王日春说。

  近些年来,教育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列入党组会、部长专题办公会、工作调度会等第一议题及时传达学习、研究贯彻举措,确保教育系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019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党组明确4个方面39项重点任务,每年充实新增任务,形成开放式工作台账,逐条推进落地见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出台专门文件,明确20条措施,推动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力争通过政治建设制度化,以制度的刚性约束保证政治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强化党支部主体作用,推动各单位党组织以党支部为基本单元,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制定学习计划,动员直属机关4100余名年轻干部组建350个学习小组,配备400余名理论学习导师,集中开展了400余场学习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践行政治使命——

以问题为导向,破解群众关切难题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从那时起,基础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张辉武的神经一直紧绷着,不敢有一点松懈。一方面是疫情,另一方面学校短时间内开课无望,如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张辉武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短时间内开发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面向1.8亿中小学生大规模开展线上学习指导与服务。

  同记者聊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张辉武感慨,“我们一定不能放弃一代人的教育,否则就是历史的罪人,对不起老百姓。”

  长期以来,中小学阶段课外培训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规范,退费难商量,让家长在校外培训上吃了很多“哑巴亏”。基础教育司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对无证无照的“黑培训”坚决取缔,对超标超前进行学科培训的严厉查处,建立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公布黑白名单,取缔了一批“黑机构”。就在记者采访前夕,教育部刚刚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让管理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监管进入常态化和可持续化。

  随着今年暑假的来临,为满足广大家长的要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这对于家长们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张辉武说,不仅暑期托管问题,平时放学后托管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些年来,基础教育司党支部主动破解难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要求各地探索有效办法,组织开展普惠性课后服务活动。据统计,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另外,课后服务也在向市县中小学延伸拓展,以满足家庭和学生的需求。同时,推动各地有针对性开展“减负”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针对很多家长反映被名目繁多的竞赛“忽悠”问题,基础教育司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发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具体名单,控制竞赛数量的同时,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有效整治了竞赛乱象;此外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缓解由竞赛导致的“培训热”。

  “基础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面向人人、涉及家家户户,我们希望通过一项项实打实的政策举措,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辉武说。去年,他所在的基础教育司,从中央和国家机关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中脱颖而出,成为10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标兵单位”之一。

永葆政治本色——

实行一线规则,点燃干事担当激情

  眼前的范丹卉,说话和声细语。当了7年大学思政老师,到教育部工作已有5年的她,最大的感触就是“部里同志踏实奋进的工作作风一直影响着自己”。

  目前,她在社会科学司教学与出版处工作,主要负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教育出版等业务。从“教”思政课到“管”思政课,范丹卉更加理解了什么叫“讲政治”。她对记者说,两个岗位虽然都要求“讲政治”,但两种“讲法”有很大区别,老师“讲政治”主要在“知”,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讲政治”更多靠“行”。“每天部里的同事都加班加点工作,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一股教育报国的激情感染着你。”2021年,范丹卉被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江河就是用“行”来诠释什么是“讲政治”。从今年6月开始,高等教育司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课程思政进校园,推出百集视频微党课“红色文物青年说”。作为高等教育司党支部组织委员、办公室主任,江河参与其中,组织百所高校百名青年学子讲述百个红色文物故事,“从青年人的视角,运用短视频的形式对红色文物进行故事化讲述,呈现文物及其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用融媒体方式将党课推向全国高校,生动展现党的百年历史,致敬党的百年华诞。”

  好的作风,离不开好制度做保障。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直属系统建立一线规则的意见》,推进直属系统建立和践行一线规则,推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对于“一线规则”,综合改革司体制改革处处长李轶群感触颇深。去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如何让各地快速准确理解文件,以及基层在落实文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就要靠深入一线,一点一点去讲解和了解。9个月里,他马不停蹄地开展集中调研、召开各种调研会收集意见与建议,深入基层,明确工作着力点。“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为教育评价改革明确了方向,是当下和未来教育评价改革的路标和航向。”李轶群边说,边给记者拿出一摞近期的政策解读任务清单。记者数了数,大概有160多份。

  “我们司领导带队,每个人平均一个月有10次左右。”因为用眼过度,李轶群眼睛开始“罢工”,得了眼疾,期间,做了两次眼睛手术。就在记者采访时,李轶群还不停地去揉搓眼睛缓解不适,但他全然不顾这些,提起到一线讲解,还是满满的激情。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3日 11:4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