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扬起党建“风帆” 绘就振兴“画卷” ——贵州遵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接续推动乡村振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遵循“系统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思路,聚焦夯基固本、培元赋能、提质增效目标,逐步在乡村振兴一线建起“战斗堡垒”、集结“人才尖兵”、打造“产业支撑”,逐步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不断为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提供坚强组织和人才保障。

  “攥指成拳”筑基础,锻造振兴“堡垒”

  走进贵州湄潭县梁桥村,到处都能看到红色元素:迎风飘扬的国旗、醒目的党徽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标识,这一抹抹红,在白墙青瓦、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庄重。

  梁桥村党支部的变化无疑是遵义市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建设标准,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每年投入党建经费4.5亿元,建立项目台账,制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27条硬措施,推动创建9个“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30个示范乡镇、74个示范村(社区),1万多个村(社区)党支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达标验收。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建好,作用发挥得好更是关键。

  “软弱涣散党组织这顶‘帽子’,我们终于脱掉了。”桐梓县花秋镇克勤村党员罗发茂激动地对县验收组同志说道。年初,该县启动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全覆盖排查识别工作,克勤村被纳入整顿对象,大伙儿心里都铆足了劲。

  知耻后勇,猛药去疴。该镇党委因村施策、定时督办,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通过班子自查、村干部互查、党员大会征求意见、入户走访、群众代表座谈等方式,逐一“过筛子”,不留死角,梳理问题症结5个,逐个建立台账,明确了整顿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终于顺利通过验收,完成了整顿工作。

  为“从内到外”建强基层党组织,遵义市坚持抓在日常、精准整顿,制定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评价、验收标准及流程,细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项指标和13种负面清单,强化分析研判,找出病根病灶,对症开出药方,制定工作清单,明确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以上的县直帮扶单位结对“四个一”措施,推动420个排查出的软弱涣散(后进)村(社区)党组织全部整顿到位,跨进了作用发挥“好”、工作落实“快”、战斗能力“强”的先进村行列。

  建好“过硬党支部”,提升组织力是重点。全市强化督导考核,让1968个特色产业链党支部“动”起来,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化、规范化,战斗力显著提升,发挥着带富群众、领航发展、振兴乡村的战斗堡垒作用。

  “凝心聚力”强队伍,建强振兴“智库”

  “王书记做生意的经历丰富,办法也多,让他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我们放心着哩!”村民王自勇口中的王书记,是仁怀市合马镇水田村上任不久的党支部书记王旭。王旭和村“两委”带领群众“从无到有”发展制麯加工厂,促进大家增收致富,赢得一片点赞。

  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当家人”,村级发展才有了“主心骨”。

  聚焦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遵义市创新实施农村基层党建选好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三个一”行动计划,优配强村级组织“领头雁”。通过搭建乡情、友情、亲情桥梁,借助产业项目政策,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吸引21名政治觉悟高、带富能力强的在外就业创业的党员回乡发展,探索面向乡镇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路径,把25名优秀党员选拔到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上,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从源头上破解乡村发展人才“瓶颈”,为乡村振兴引入人才“活水”。

  “退伍后进入社区工作,到现在成为公司董事,是汇川区级领军人才,一步步的成长离不开组织对我的培养。”汇川区董公寺街道泰升祥酒店董事孙群刚坦言。

  如今,孙群刚除了是泰升祥酒店的董事,也是街道村级集体经济联合党委副书记,他所管理的泰升祥酒店还成为了汇川区“双培养”实训基地。

  “孙群刚的成长并非个例,董公寺街道现辖14个村(居),有区级领军人才5名,后备干部70名,归乡人才172名,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人才基础。”董公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冯雪华说。

  近年来,遵义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双培养”工程,遴选市级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00名、县级339名,落实市级领军人才集体经济项目211个。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161期,全市累计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0794名,其中2004名优秀人才进入了村干部队伍。推进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1168名专技人员到产业一线帮扶发展,认领项目918个,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500余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一支支战斗力强、敢打硬仗、干净干事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奔赴前沿,乡村振兴的“智库”不断扩充。

  “脱胎换骨”壮产业,燃动振兴“引擎”

  “多亏有仙人岭茶叶公司入驻,解决了技术和销路问题,我们社区这630亩茶园才转危为机、脱胎换骨,村集体和茶农都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指着牧羊茶山茶园,凤冈县琊川镇茅台社区监委会主任常天富说。

  靠山吃山,牧羊茶山一直以来是茅台社区村集体和社区茶农收入的重要来源。2018年初,原茶山的经营主体因资金链断裂,茶厂倒闭、茶山抛荒,导致村集体与茶农只能“望山而叹”。

  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主导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该镇以“村社合一”为主体,成功引进龙头企业凤冈县仙人岭有限公司落户建立茶叶加工厂。茅台社区借助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方式,公司不仅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每年还按市场标准价保底回购茶青,形成合作社、龙头企业与茶农三方抱团发展、互惠共赢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近年来,为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没有市场主体、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遵义市坚持党建引领、经济思维、市场导向,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守正出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学习借鉴“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脱胎换骨”之路,欣欣向荣发展的产业,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走进道真县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连排的厂房错落有致,走进食用菌扶贫车间里,拌料、装袋、灭菌、运输……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为有效推动产业发展,该县坚持党组织引领,确立了“党建引领·促进融通·推动发展”的党建品牌,引导金融活水流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食用菌及蔬菜产业,逐步走上“菜县菇乡”多方共赢发展之路。截至目前,种植蔬菜18万亩,种植食用菌1.5亿棒,茶园面积18万亩,以劳动务工、政策红利、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利益联结1.2万户4万名农户,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全市整合农业农村、财政、商务等部门骨干力量,建立市县两级集体经济专班16个,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带动新增100万元以上项目600余个,培育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663个,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达42亿元,年经营性收入4.99亿元,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遵义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7日 17:21 来源:贵州党建云 编辑:杨安琪 打印